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一章练习题(一)
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1-2题。 1.③阶段人口增长模式是(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2.非洲某原始部落处干①阶段时环境人口容量小,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政策控制 B.文化水平高 C.消费水平高 D.科技水平低 读图完成3-4题。
3.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根据人口发展状况,我国应( )
A.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D.大力提高农业人口比重
5.2016年1月1日,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可以( )
①提高人口容量 ②缓解人口老龄化 ③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④降低人口机械增长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6-7题。
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7.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8.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对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一淡水资源 B.三江平原一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一气候资源 D.青藏高原一生物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以及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加,据此完成9-11题。
9.“十一”黄金周期间,大批东北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 A.国内人口流动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国际人口迁移 10.考察的地区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11.每年6月到11月初的农业收获季,新疆会引入大量季节工。此人口流动属于 A.智力迁移 B.劳务迁移 C.难民迁移 D.生态移民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按照明太祖的该法令,明朝将出现 ( )
1
A.生育时间缩短 B.较高的出生率C.亲子年龄差距增大 D.较高的死亡率 13.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 )
A.鼓励垦荒 B.奴化民众 C.增加劳动力 D.顺应民意 14.下列关于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 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15.下列有关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 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为文化
16.我国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增。对“421”家庭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B.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婚姻习俗的影响 C.受宗教的影响 D.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对历史上的人口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社会发展使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但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很大。据此完成17~19题。 17.工商业者在传统中国遭受贬斥的原因是( ) A.被认为不能增加社会财富 B.是被统治阶层
C.四海为家,居无定所 D.不能使劳动力增殖 18.形成“多育多子”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19.与目前“四海为家”基本无关的是( )
A.工业化步伐加快 B.我国积极推进城镇化 C.改革开放的深入D.“生态难民” 20.性别比失衡带来的影响是( )
A.人口增长快 B.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C.男女婚龄差距将缩小 D.经济发展变慢 21.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图所示,完成下列要求。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 (2)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图中________国相近。
(3)人口的发展状况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图中四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
(4)B国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3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4%和2.59%,下降到1999年的1.46%和0.82%,2013年的1.21%和0.49%。
2
材料二 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变为1998年的23.57岁。我国平均家庭规模从1991年的4.84人变为1998年的3.63人,2011年的3.10人。 (1)试分析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逐年推迟的原因。
(2)试分析近30年来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变化与我国人口数量的关系和原因。 (3)试分析我国家庭平均规模近30年来逐年缩小的原因。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和印度人口年均出生率对比表。
材料二 印度教徒从古代起就流行童婚。根据印度习俗,一个24岁的新郎可以迎娶一个8岁的幼女。从1929年起,政府通过了禁止童婚的法律,但因为它与印度教徒早婚的传统习俗相违背,至今推广效果不好。
(1)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基本上一直高于印度,主要原因是受到了_______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在_______年代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 (2)归纳、总结印度人口出生率的特点。
(3)试分析印度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一章练习题(一) 答案
1.D本题主要考查坐标图的判读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读图可知,③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由此可以计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很低,故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D读图可知,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说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科技水平、文化水平、消费水平都很低,也没有人口政策的控制。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B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为负,故B正确。
4.C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三低模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严重,应当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C正确。
5.C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出生率上升,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青少年比例增加,可缓解人口老龄化,②③正确。对人口容量没有影响,①错误。人口迁移与出生率没有关系,人口机械增长率没有影响,④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 响.
6. A资源越丰富,则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故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①正确;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错误;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