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公开课教学
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教师引导: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了解诗人。
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
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4.一首《示儿》,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情的心灵。
5.理解题目。
(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这个“晓”指什么?(“晓”是天亮的意思)
(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4)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你想问什么?
1
预设:
①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 ②为什么诗人会感到一阵凉意?
6.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陆游写的另一首古诗《示儿》,体会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为学习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做好铺垫。 二、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导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指名学生读) 2.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节奏美,接下来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课件出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教师指导朗读:“又一年”,时间多么漫长,读最后一句语速应该缓慢一些。我们再来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3.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师提示:往东入海。(黄河) (3)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
(4)仅仅是长吗?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
(5)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学生读“三万里河东入海”)
2
(6)“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
(7)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8)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壮丽) (9)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4.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的第一、二句。(男生齐读)
5.祖国的壮丽河山就只有这些吗?你还知道哪些?(滚滚的长江、巍峨的黄山)
6.教师引导:是啊,万里江山无限好,如此多娇的江山怎会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呢?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女生齐读)
7.此时此刻,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了一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份情融入这琅琅的诵读声中吧。(全班齐读第一、二句)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全班齐读第三、四句)
8.读完后两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从“泪”字体会到的)
9.泪流到了哪种程度?(“泪尽”,泪都流完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10.教师小结: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这些美好的河山被胡人占领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补充背景材料。 课件出示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
3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公开课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