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4年版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解第二部分心理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答案】B

例9(2007年统考试题) “将心比心”、“以己度人”体现的印象形成效应是( )。 A.首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答案】D

例10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之为(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答案】B

例11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答案】B 【评注】

(1)印象形成的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效应较多,容易出选择题,应了解每个效应的含义。 (2)此类题可以举一反三,要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例12(2004年统考试题)

监考老师在考生身边来回走动会影响其水平的发挥,这种现象是( )。 A.社会助长 B.社会干扰 C.社会惰化 D.社会促进 【答案】B

例13辨析题: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 【答案】错误。

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可以引起人们行为效率在量上的增加,还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为的质量。但是,另一方面,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乃至最终变为社会干扰。 【评注】

社会促进和社会惰化是群体心理的两个重要现象,需区别含义及主要特征。

考点三:根据态度改变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生活。分析人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例14论述题: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参考答案】(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

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

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态度的分阶段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

(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

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它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时,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 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两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评注】

从历年考试情况看,本章还没出现过论述题,但还是要注意复习。主要是根据态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或分析社会心理及相关行为。 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一、常见考试知识点

考点一: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咨询的目标。

考点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考点三:运用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性别角色、自我意识及考试焦虑。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考点一: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咨询的目标。 例1(2005年统考试题)

心理咨询工作任务的侧重面是( )。 A.治疗

B.补救和矫正

C.预防和促进 D.外部指导 【答案】C

例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为( )。 A.统计分析 B.社会规范 C.主观感受

D.人际关系协调 【答案】D

例3辨析题: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答案】错误。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评注】

要明确心理健康的含义、掌握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考点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例4(200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要说明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1)保密性原则。 (2)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 (3)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 (4)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

(5)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例5(2003年统考试题)

论述题:什么是心理咨询?请结合教育实践阐述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参考答案】(1)心理咨询是在咨询人员的帮助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使来访者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找到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辨明心理问题的性质,寻求摆脱心理困惑的条件和对策,达到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心理素质、提高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2)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既存在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思想上的一致性,两者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第二,组织上的联系性,两者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 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心理咨询重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潜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重在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思想觉悟。

第二,工作方法和手段不同。心理咨询以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品德课、组织报告会、参观访问等为主要形式。

第三,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心理咨询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遵循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与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第四,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心理咨询工作者须经过心理咨询的专业培训,属于心理学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方向则是政治学和德育。

第五,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心理咨询的效果从心理问题的解决程度来衡量;思想政治工作则从思想素质的角度来衡量。 【评注】

要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此题是典型的论述概念之间关系的题,两个概念的关系一般从联系和区别两方面分别说明。本题有两方面联系,五方面区别。结合教育实践可以集中某一点具体论述,也可以综合分析。解释心理咨询的定义时,应注意它与心理治疗有所不同。 例6(2004年统考试题)

强调在真诚、理解的气氛中,依靠动员当事人自身的潜力来治愈其心理障碍,这种心理治疗的方法是( )。 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矫正疗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人本主义疗法 【答案】D

例7(2007年统考试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行为主义学派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的是( )。 A.支持疗法 B.系统脱敏法 C.宣泄疗法 D.领悟疗法 【答案】B

例8(2010年统考试题)

在心理咨询中,厌恶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行为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答案】A

例9精神分析法的人性观属于( )。 A.积极人性观 B.被动人性观 C.消极人性观 D.主动人性观 【答案】C 【评注】

该题主要考查心理咨询理论的人性观。这几个心理咨询理论的人性观比较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要知道积极人性观、被动人性观、消极人性观各属于哪个心理咨询理论的观点。 例10厌恶疗法属于( )的内容。 A.行为矫正疗法 B.精神分析疗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A

例11性格的ABC理论属于( )的内容。 A.行为矫正疗法 B.精神分析疗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D

例12自由联想与疏导宣泄的治疗方法属于( )。 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矫正疗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答案】A 【评注】

(1)要了解主要的心理治疗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要学会举一反三。 (2)要了解各个心理咨询理论的具体方法及相互间的区别。 考点三:运用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性别角色、自我意识及考试焦虑。 例13(2002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严重的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危害? 【参考答案】(1)降低学习效率。 (2)影响考试成绩。 (3)形成焦虑性人格。

【解析】降低学习效率与影响考试成绩是直接的危害,而形成焦虑性人格则是间接的、长久的危害。

例14(2008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无论何种程度的焦虑状态对考试都是有害的。 【答案】错误。

面对考试,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无害的;并且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唤起大脑皮质的兴奋、活跃思维具有积极作用。但过度焦虑则会导致学生认知能力降低,干扰正常的分析和判断,并对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例15辨析题:考试焦虑的危害是降低学习效率和影响考试成绩。 【答案】错误。

考试焦虑除了降低学习效率和影响考试成绩外,还会危及学生而形成焦虑人格。 例16简答题: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青少年的自我认识的特点:

第一,对体态容貌的关注。第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关注。不同于儿童的主要关心外部世界和他人的外部行为。第三,自我评价的独立性的发展。第四,自我评价的稳定性。 (2)青少年的自我体验的特点:

首先,自我体验的丰富性。第二,自我体验的深刻性。第三,自尊感突出。自尊感是自我体验中最重要的方面。一方面,青少年的自尊感特别强烈;另一方面,对自尊特别敏感,他们

的自尊感容易波动。

(3)青少年的自我调控的特点: 首先,青少年由被动性自我调控向主动性自我调控发展。其次,由自我调控向自我教育发展。 【评注】

近些年运用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考题主要集中在考试焦虑问题上,但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的内容也应掌握。

文章来源:http://www.yichedu.com/p/zk.html

更多自考资源资料下载完全免费

2014年版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解第二部分心理学 

【答案】B例9(2007年统考试题)“将心比心”、“以己度人”体现的印象形成效应是()。A.首因效应B.刻板印象C.晕轮效应D.投射倾向【答案】D例10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之为()。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社会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ksby8husj2teb98imv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