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课程目的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但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很多学生虽然学了高中生物的相关内容,却不懂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不会解决现实中简单的生物问题。书本上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仿佛是与现实生活无关的。而那么,如何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呢?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将书本知识“激活”,使其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感悟生物知识,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点”,将知识与生活有效联系起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
我们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很多都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如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物固氮等知识。而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他们熟悉农业生活,热爱农业生活,在生物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于农业知识相联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可以作为一个传播者将生物知识进行了普及,因为现如今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跨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人员除掌握一定的农业专业技术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知识、懂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现代食物观、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文化基础。学校要为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打基础,而生
物学课程是重要的一部分。生物教学对提高农业知识、培养环保观念、促进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生物教学任重道远。因此在进行生物课程的讲授时,我们教师应结合本地的学生生活实际,提高生物教学的实用性,使广大农村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注重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理论知识,源于生活实践,是对生活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就是要能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一些问题。高中生物知识,很多知识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如果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教学,毫无疑问会提高学生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生态系统”一节后,要求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学校的管理者、班主任,你如何使学校环境美?”并引导学生从下述问题讨论:1、园林高中这个“生态系统”对外界“生态系统”有哪些依赖性和干扰性?2、食堂每天学生进餐后的残羹如何处理?3、教室里的废纸、塑料瓶如何废旧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学生们畅所欲言,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讨论,也使自己明白了,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有腌渍鲜肉、鲜鱼的习惯。结合这一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的植物水分代谢的知识,我提出了问题:“腌渍的鱼、肉为什么不腐?”并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总结出:“不腐是因为细菌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会过度失水死亡,根本不可能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生存。”学生通过学以致用、兴趣浓厚、记忆深刻。
三、注重与所处的生活环境结合
生物离不开环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因而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能较多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如在讲授“生态平衡——食物链的破坏”时,联系当地居民大量捕食青蛙的情况,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益处:据有关养蛙治虫实验结果,每亩放养400~800只青蛙的早初田,比喷洒两次农药(甲基1605)的对照田的早初枯心率低,可增产9.2%。另外可介绍,据1993年12月至1994年7月对一个地区的集贸市场和餐馆的调查数据显示:两个月内该地区公共交易的野生脊椎动物有350多种,其中274种鸟、12种兽、45种两栖类、138种爬行类,它们的一部分可能作为宠物,而大部分则进入人的口腹之中,不管是作为宠物还是作了食物,它们已不可能再在大自然为繁衍种群做贡献了。其实这些生物与青蛙一样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这时可向学生公布一些数据:人类吃的食物当中有1/3来自昆虫传粉的农作物,每年有440亿吨废物是由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处理的,农业生产增产的50%归功于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帮助。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解决生物学的问题,往往要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学科内容。从历史上看,生物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学科的共同进步。随着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高中综合科目考试中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就要求生物老师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