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性质重难点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题第一课时,内容包括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CO2的性质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O2的性质,掌握了一些学习无色气体性质的学习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知识打好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B、了解CO2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用途。 (2)、能力目标
A、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B、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CO2利与弊分析,培养辩证唯物世界观。
4、教学重点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可知,CO2的化学性质在本节课占着重地位,CO2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调动
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目标导学: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有了方向,有的放矢;
(3)、实验促学:学习中发现问题,带着疑问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找出答案;
(4)、对比讨论法:与相关知识对比、讨论、推理,得出CO2的有关性质。
2、学法分析: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基本学习方法: (1)、实验探究: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体会知识获得的乐趣;
(2)、对比讨论:与旧知识、相关知识对比学习,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对新知识的掌握;
(3)、观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 (4)推理: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从而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讲新课前,拿一瓶可乐饮料摇后,问:饮料里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泡是什么气体引起的?学生答后,再问:CO2为什么可制饮料?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引出本节的课题,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为本节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展示一瓶CO2气体,让学生观察说出其状态、颜色。并让学生课堂上演示闻CO2气味的方法,纠正错误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图片、闻气味)。再让学生观察干冰形状。
3、对比试验、谈话思维:
探究CO2溶解性:先向充满空气的塑料瓶导入1/3水,震荡后无现象。提问:同样的操作若将空气换成CO2,现象
会怎样?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而不同的实验现象更使得学生要急于寻找答案,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便顺利获得该知识。
4、改进试验、强化记忆: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向两高低不同燃着的蜡烛倒入CO2气体的实验,分小组汇报结果和原因。针对可能相及现象出现,我补充这样一个实验:向着两支高低不同燃着的蜡烛罩上一个烧杯,现象会是什么呢?学生好奇猜测,而现象恰与前一个实验相反,两种截然不同现象都与CO2既不燃烧,也不被燃烧的性质有关。(图片)
5、实验探究、培养能力:
教学中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验包括探究CO2与水、石灰水的反应。特别是对CO2和水反应的探究和推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逐个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和本质,得出了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既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碳酸。(图片)
6、联系实际、总结归纳:
对于CO2在生活、农业里的用途,发动同学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归纳出CO2四大用途。(图片)
7、课堂辩论CO2的功与过:
将学生分为两组,辩论CO2的功与过。甲方观点:CO2功大于过(图片),乙方观点:CO2过大于功(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最后根据学习重点,设计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