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XX教师招聘考试重难点知识五
(二)考试大纲:采用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考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比如,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例题·单选题】[2010年真题]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 D.教育技术 【育萃专家解析】A。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比如,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例题·简答题】[2006年真题]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育萃专家解析】(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比如,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例题·案例分析题】[2009年真题]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育萃专家解析】略。
(三)考试教材:没有统一要求,由各地自行指定参考用书。教材一般包括:
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的目的;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第六章、课程;第七章、教学(上);第八、教学(下);第九章、德育;第十章班级管理等十个章节。
(四)考试难度:教师XX考试教育学科目的考试难度不大,但考试的知识点比较细,60分及格即可过关。 二、授课特点与学习方法
(一)课时安排:按历年考试的次重点,安排课时:
1.核心考点:第九章、德育,三课时。近几年考试中,所占分值最高,是最重要的一个章节。简答、论述是该章常见考查方式,尤其是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几乎年年出现。
2.重点:第一、三、四、五、六、七、八章,各分配两个课时。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选择、填空为主要考查方式,难度不高,但知识点相当分散,覆盖面很大,要求识记。
(2)第三、四章,涉及的知识点多,题型覆盖面也较广,需引起重视。 (3)第五、六、七、八章,简答题是最常见的考查方式,偶尔也会出现论述题。要求考生对这几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能够领会并运用。
3.次要知识点: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和第十章、班级管理,近几年考试中所占分数较少,不作为重点章节,考生只需要简单了解即可,各占一个课时。 (二)授课方式:
按照教材的十个章节,采用知识点和习题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 定学员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学习方法:
1. 学员首先跟随老师系统地学习各篇章,识记基本概念和名词,深入理解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熟练掌握基本方法。 2.把握各篇章的联系。
3.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深入学习重点章节。 (一)试卷总分:100分。 (二)考试时间:150分钟。
(三)试卷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等。
(四)题型分析:单独出题,不同年份的考试题型有所不同,但X围一般都是在以上几种题型内。 三、试卷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必考题):A、B、C、D四个选项中选取一个符合题干要求的
2
答案,一般每题2分。涉及的多是重要知识点或疑难问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答案具有相似性,判断稍有失误,就会出错,是这类题的突出特点。 【例题·单选题】[2010年真题]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育萃专家解析】A。“陵节而施”的意思是给予学生的知识超出了他的接受能力,这种教育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甚至可能会产生反作用,教育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这种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从多个选项中选出多个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此题型难度较大,近年已较少出现)。
【例题·多选题】[2009年真题]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可以分为四种目的层次。( )
A .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职业目标 E.教学目标
【育萃专家解析】ABCE。
解析:第一个层次是国家的教育目的,第二个层次是各级种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第三个层次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层次),第四个层次是课程目标。
(三)填空题:通常考查的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要求关键信息一定不能记错。 【例题·填空题】[2010年真题]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尊师爱生、 ______、教学相长。
【育萃专家解析】XX平等
【例题·填空题】[2009年真题]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______价值。 【育萃专家解析】延时
(四)判断题 :考查零碎的知识点,或者根据某些知识点推论出一种观点,要求判断正误。
【例题·判断题】[2009年真题]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育萃专家解析】× 这是对第八章第二节“教学组织形式”的班级授课制和分组教学的优缺点进行简单比较得出的轻率结论,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固有的优点和缺点,不能笼统地说哪一种比另一种优越。
(五) 简答题(必考题):通常是对书上较大块的知识点的识记状况的考查,答题时不必苛求与教材上的字句一模一样,但基本观点不能错,关键词不可少。
3
【例题·简答题】[2009年真题]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育萃专家解析】教育和生产力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力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的发展与改革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首先,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的手段。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六)论述题 (必考题):要求针对某一问题进行阐释,一般需要结合自身经验或实例说明。论述题的答案,不强调标准化,允许自由发挥,鼓励有自己的见解。 答题时要注意:
(1)答题条理化,即分段、分点书写,每段都有标题和标号。 (2)按照题干中问题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的体系顺序进行论述。
(3)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要求针对某一个问题或命题进行阐释,一般需要结合自身经验或实例进行说明。
【例题·论述题】[2009年真题]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一下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育萃专家解析】 1.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仅在口头上要求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
2.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3.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①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②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③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
(七)案例题(必考题):对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有的题目会指出要求分析的角度,
4
这种情况答题相对容易;有的题目则不限,这时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分析的角度,为了必免分析的角度出现偏差,从尽可能多的角度来分析是比较好的。但也要强调回答的条理性,既能够凸显关键信息,又使得卷面比较整洁,得分会更高。
【例题·案例题】[2010年真题]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育萃专家解析】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2分)
(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XX,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分) (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2分)
(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3分)
(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做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2分)
(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2分)
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2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