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基于江苏省灌云县下车镇沙行村的调查研究
【摘要】近年来社会众多学者及各界人士都对留守儿童教
育问题进行一定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我们深入留守儿现象较严重的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沙行村,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就其亲子关系、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这四个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没有一般儿童强烈;相当的一部分儿童经常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很多留守儿童在性格、非智力因素等的发展上受到了限制;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甚至与别人攀比玩具等。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想念父母、女孩比男孩子干的活更多、女孩子比男孩子自立性更强;高年级的留守儿童比低年级的留守儿童行为表现更好;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比成绩一般的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有更大程度的理解。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完善社区管理职能。
【关键字】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农村 1引言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祖辈或亲友监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多半属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打工的情况。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目前,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相伴随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非常严重: 表1 父母在家情况 所占比例 60℅ 12℅ 28℅ 都不在 都在 单亲在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留守儿童多达2000万,按照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社会科学院报告也显示,在2014年,中国民工人数达1.4亿人, 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诸多研究报告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健康成长方面较一般儿童有着缺陷。
青少年和儿童是未来的社会支柱,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日后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儿童在成长时期,其心理发展状况对成年时的人格、品德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期是人生心理状况发展的最关键期。而儿童时期的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主要是靠家庭教育、父母的关爱、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发展的: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怯、疑虑、主动性与内疚、勤
奋与自卑、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亲密和孤独、创造力与自我关注、完 善与绝望八个阶段。[1] 其中前五个阶段都是在儿童期完成的,都与家庭教育有关。所以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可能会有一些心理困扰,可能会有一些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另外,学校教育没有或很少考虑到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需要,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以往研究主要涉及由“隔代抚养”、生活上的“单亲家庭”等家庭缺失情况所引起的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有:性格惰化、心理老化、信心退化、焦虑、抑郁、生活功能弱、自控能力弱、学习成绩差等。有报道显示:首先,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其次,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动性,会带坏其他同学。再次,留守儿童心理极易出现偏差,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等特征,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据基层妇联的调查反映,留守儿童在遇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有0.5%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能够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做相关的差异比较研究旨找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方面以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做好留
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稳定,因此急需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状况,本文从心理健康角度调查研究他们的心理,以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参考。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留守儿童现象较严重的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沙行村,该村有7300余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有700余人,留守儿童有200余人。所选取的作为调查对象的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从6-17岁,全为小学生和初中生。调查对象中男生72人,女生64人;1-3年级的有32人,4-6年级的有40人,7-9年级的有64人;学习成绩优的有64人,良好的有24人,一 般的有40人,差的有8人。
2.2 研究方法
通过广泛收集并分析以往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访谈部分留守儿童,得到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生活的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据此构成问卷的基本框架。最后形成的问卷——《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由亲子关系、心理健康况、学习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四部分组成,共23个题目。为了消除被调查者对心理健康产生敏感心理或抵触心理,问卷的名字采用生活状况调查。
2.3 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为2014年2月,在调查过程中,采取随机抽样,同一地点被试同时答卷,统一收回的措施,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难以集中的留守儿童则是分组到农户家里发放问卷,并按标准程序指导其进行填写。实际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91%。数据、图表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
3、结论与分析
3.1.1 留守儿童生活心理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占52.9%、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的占41.2%、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的占5.9%。父母半年回来一次的占17.6%,每个月回来一次的占41.2%,经常(至少每周一次)的占43.2%。留守儿童特别想念父母的占29.4%,想父母的占52.9%,无所谓的占11.8%,不想的占5.9%。依恋关系上,52.9%的留守儿童比起监护人而言与父母在一起更开心,23.5%的选择了监护人,另外的觉得都一样开心。88.2%的留守儿童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挣钱给他们读书,5.9%的认为是挣钱让他们穿上新衣服,5.9%的人表示不知道。所有留守儿童都不怪父母常年不在家。
3.1.2 心理健康状况
对父母出外打工,41.2%的留守儿童表示很理解,52.9%理解,还有5.9%不知道。情绪上,5.9%的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抑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