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设计纹样_美术_初中_
设计纹样
课 型:设计应用课
教学方式:互动式探究学习
教学媒体:使用电脑软件ppt制成多媒体影像,设计课程教学 教学目标:(1)了解写生与纹样设计的关系;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开展互动式探究学习与实践;
(3)初步形成纹样设计意识,有运用所学知识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基本方法完成设计。
设计思想:
本课运用互动探究式教学策略,选取多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们通过比较与分析、欣赏、与评述等教学活动,从一个具体的物象入手,向学生们展示如何观察、写生,如何由写生变化成纹样,展示变化的思维过程,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应以“欣赏、分析、启发、创作、实践、评述”为主线开展课堂。
本课运用多媒体、生活用品等辅助条件,结合生活中相关的情景,展示生活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教师帮助同学更准确的、更整体地把握艺术创造的实践 方法与精神内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审美感受与艺术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稳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学习氛围。 二、 讲授新课
1、情景导入
◆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星座,来为课程的开展做引导。
2、教师板书 ◆板书:设计纹样
3、教学环节 ◆
教学环节 引导阶段 教师活动 以家里的装饰图为例引出身边的纹样。 一、写生与纹样设计 我们在进行纹样设计时,手中要有素材。自然界中的动物、人物、植物、风景等就为我们的纹样设计 学生活动 发言:我们熟悉的纹样。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纹样与生活的关系,并导入新课。 明确写生与纹样 发展阶段
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和设计 欣赏图片,了解写生的灵感。搜集素材的有效方方法。 法之一,就是写生。 1、展示写生的方法:线描写生、影绘写生、钢笔淡彩写生、水粉色限色写生。 深入阶段 二、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1、概括:删繁就简,保留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不能失去原有的形象的主要特征。 2、夸张:对物象的外形、神态、习性等进行适度的夸大、强调、突出、就是让圆的更圆,肥的更肥,狡猾的更狡猾。 3、想象:将不同的形象和造型要素巧妙的组合在一起,使其结合紧密相互依存,并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业要求: 1、四人为一个小组,设计出一个纹样,用以制作四种花色扑克牌。 2、纹样仿照课本猫头鹰的形式:单色绘画,可用点、线、面装饰。 3、先出创意,后动手,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出色者胜。 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观察纹样变化从写实到抽象的过程,总结规律与特点。 找出物象的特征,如:猴子的机灵、可爱,猪的圆、肥。 设计的关系。 通过步骤演示让学生掌握纹样变化的各种方法。 实践阶段 进行纹样设计。 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体验纹样与生活的关系。 评价阶段 自评与互评
教后感: 就课堂气氛及学生参与度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但离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还很有差距。一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热情不是很高,作品缺少创意;二是课程设置时,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浅薄,致使缺少了艺术欣赏最应具备的神采,教学难点未能很好解决。
【学情分析】设计纹样_美术_初中_
纹样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初中生对他们并不陌生,比如,衣服上、生活用具上、环境装饰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所以,本节课在理解方面不成问题,重点在于让他们学习完之后有动手的欲望。能充分利用手头上的材料,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不管什么样的作品,只要动手都会有成就感,从而让他们喜欢上设计纹样。也能在生活中看到各种纹样时,学者去欣赏,探索。
所以在课堂上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学、从生活中学,自身能够具备正知、正念、正能量的同时,也具备审美观念,培养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效果分析】装饰画_美术_初中_
上完这节课,看到学生们参与度很高,课程进行顺利,我很欣慰,特别是现在是流感高峰期,很多同学带病上课。
反思自己的大多美术教学,似乎都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事后反思上课效果,上这一课,如果单用满堂灌的形式,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失去兴趣。问题探究式教学在中学美术课堂上的实施,对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着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导入形式的好与坏是本节课的的关键。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一开始就被吸引,对下面教学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和效果。
接着,围绕着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来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不是泛泛的,而是根据目标,抓住重点、难点,难易适当,能够勾起学生的兴趣,有深入探究的欲望。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装饰画这一课,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其了解教少,因为平时大多都是欣赏一下,并没有深层次的去分析所看的内容。
次之,为了维护课堂纪律,一般中学美术课堂很难让让学生进行探究、辩论,怕稍有不慎,学生们不是在研讨,而是在开茶话会。某些学生可能会趁机浑水摸鱼,扰乱课堂纪律。但讨论这一过程是贯穿整个教学的关键步骤。所以一定要让同学们感兴趣,才能真正投入讨论中。老师准备一些有关的作品、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分组分问题查阅探讨,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在家搜集相关资料,带入课堂。
下一流程,也就是在规定时间内问题探讨完毕,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解答。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就不会是泛泛的,而是根据资料和自己的判断进行总结、梳理,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最后一个环节就需要老师做引导,对学生的设想及时作出评定、判断、纠正和总结。学生对自己所研讨的问题印象会更深刻,老师也达到了教授的目的。
探究式教学的好处就是教师只是导演,而角色的扮演则由学生来完成,学生起到主体的作用,让他们在自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挖掘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而教师所设计的流程则是在研究、探讨、实验的方式中完成美术教学。
实际上对中学美术课堂现状,除欣赏课外,大多是学生动手绘画、制作课程。让学生动手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
教学,也既是让学生把问题带入实践中,在实践中印证答案。而实践的过程又多样化,更能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因此这一教学方式可在一些适用的美术课堂中大力推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学生就像一团陶泥,可塑性更强。这样,课堂中学生的作品也会更上一层楼,更有思想一些。而不是老师把作业一布置下去,学生只是一味的临摹,很少能有自己的想法在作品中,优秀的美术作品则更少。可见中学美术课堂,无论是欣赏课还是创作课,都可以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使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设计纹样_美术_初中_
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生活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我校学生在学习纹样设计时,学生们观察生活中的纹样利用,积极思考纹样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还特别学习到利用毛线材料,如何制作完成具有装饰特点和抽象画特点的作品。我还让学生制作以童话寓言故事为内容的作品,并把寓意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并感受到作品的教育意义。这就让学生在制作作品的同时,也受到情感教育。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制作美术作品,这既节省了学生的开支,也做到了变废为宝。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评测练习】设计纹样_美术_初中_
第一模块问题 举手 小组1 小组2 小组3 小组4 小组5 小组6 ★ ★ ★ ★ ★ ★ 第二模块问题 第三模块问题 课后作业 正确率 举手 ☆ ☆ ☆ ★ ★ ★ ★ ★ ★ 正确率 举手 ☆ ☆ ☆ ★ ★ ★ ★ ★ ★ 正确率 完成 ☆ ☆ ☆ ★ ★ ★ ★ ★ ★ 上课 完成度 纪律 80% 100% 100% 90% 100% 100% √ √ √ √ √ √ 【课后反思】设计纹样_美术_初中_
自己动手创作的作品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比较直观的理解各个作品的创作手法。
尤其学习纹样的设计制作,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系列的各种题材不同材质的纹样作品,让大家了解它们的不同,又欣赏它们各自具备的美感。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但是要注意课堂纪律,在选择展示纹样的时候要仔细考量,让每一件作品都带给学生切实的启发。
在观看作品之后回答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更具体的讨论。这样子有助于学生自身对课堂上出现疑问的解答。
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课标分析】设计纹样_美术_初中_
课本主要先从了解纹样的写生方法以及变形方法入手,进行欣赏教学,并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试着动脑动手亲自的进行创作。
教师要提高对本课的认识,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教师首先要对纹样设计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
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韩美林的作品,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题材、材质学习领会,比如课本的写生作品,水粉风景画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作品上,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便于激发自己的灵感。
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学生的衣服上的纹样创作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