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粗词解释全对的一组[] ①A.初,权谓吕蒙曰(起初)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学位名) C.及鲁肃过寻阳(到) ②A.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B.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 C.见往事耳(知道) ③A.但当涉猎(渡河打猎) B.孙权劝学(规劝) C.权曰(权且)
2.选出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拿、用) ②蒙乃始就学(连词,才) ③自以为大有所益(连词,而) 二、阅读理解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对下列各句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及(A.到了……时候;B.赶得上;C.和、同)鲁肃过(A.拜访;B.到;
C.经过)寻阳
②卿今者(A.代词,用在时间词后,表示“……时候”;B.语气词,表示判断;C.语气词,引出原因解释)才略
③士别三日(A.数词,三,大写作“叁”;B.表序数,第三;C.不具体数字,这里可作“几”讲)
2.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句子。 ①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改变(态度),另眼相看 B.就应该重新(评价),另眼相看 C.就应该改变看法,等他的到来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A.大兄弟为什么发现事情这么晚呢 B.就应该重新(评价),另眼相看 C.兄长识别事势多么迟啊 ③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A.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她结成朋友后离去。 B.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成朋友后离去。 C.鲁肃于是拜见吕蒙为义母,并结成朋友后离去。 3.出处于本篇的成语是哪句?请以此句成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权劝学》内容虽短,但相对完整,读后对你有那些启迪的作用? 答案
一、1.②2.③ 二、1.①A、B②A③C 2.①B②C③B
3.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造句略
4.人即使学习水平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孙权劝学》教案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认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
(2)解读: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 (3)释疑:重点词语积累,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4)故事复述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四.议一议:(根据布置的预习思考题)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