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养殖黑豚概况和经济意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养殖黑豚概况和经济意义

养殖概况

黑豚是从野生豚鼠科动物驯化选育而来的纯黑毛品种,所以通常叫黑豚。原科产地在南美洲,安弟斯山脉有分布,16世纪从西班牙引进欧州。后来,又引入亚洲。我国引进主要做实验动物,应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学、病理学、化学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尤其是在细菌学方面研究得较多。豚鼠在实验中占有很重要位置。由于原种豚鼠体型小,色毛杂,对于食用价值很少有人研究和报道。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实验动物的基础上,提高其经济价值,选育出纯黑色品种,体型变为较大(1~1.5公斤),抗病强,具有食性杂和肉质美味,感观性强等很多优势。黑豚养殖很快在广西、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湖北、湖南、云南等省区养殖,有的已形成万对规模养殖基地,形成产业化。如广西横县达金生养殖场2001年从广西药用植物园黑豚课题组引进50多对,经过一年多繁殖,带动了周边90多户养殖,使养殖户年收入达3000~5000元,养殖黑豚不违农时,不影响生产、工作,可以利用工余时间养殖,带动了农民致富。2002年横县政府已把黑豚养殖当作产业调整结构项目,成立了黑豚养殖协会以促进规范化养殖。目前以黑豚为原料生产的保健品,如药酒、肉脯、口服液、黑毛衣领等将在国内出现;以黑豚肉做成的“笋节炒豚片”、“铁板串烧豚”、“笼仔鲜荷蒸豚”以及清蒸、红烧、熬汤、炖等烹制的名牌菜谱,因其味无穷,食客吃后赞不绝口,已成为宾馆、酒家的高档菜肴,在我国沿海及港、澳大中城市形成消费热。由于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黑豚养殖业与加工已被列入中国农用新产品重点推荐项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形态特征

黑豚是从豚鼠科、豚鼠属中选育提纯出来的一种纯黑色毛优良品种,全身黑色,其体征是:被毛短而密、柔软、体壮,全身毛纯黑色光泽发亮,黑头,黑眼睛,黑嘴巴,黑脚,黑耳朵,黑鼻子,无尾巴。四足短小,前足4趾,后足3趾,后足长于前足,一般8~9厘米,每个足上有短小而尖的爪,一般前爪1.6厘米,后爪1.3厘米;头部圆形,嘴边有须,成层排列,前排短,后排长,须长0.5~4厘米;耳朵短小,高度1.5厘米,宽3厘米左右,耳中间向内凹,形成“3”形;。雌性奶头在腹部后端两边各一个,雌、雄生殖器均近肛门。成体长30~40厘米,雄体比雄体长,被毛长1.5~3.0厘米,二月龄黑豚体重500克左右,幼豚初生体重90~100克,体长12~15厘米。体长及体重与饲养条件有关。为了区别品种,列举4种杂色原豚鼠的毛色及体型如下以便区别。

英国种:被毛短,毛柔,体质壮,毛色有白、黑、棕黑、黄灰等色混杂。

安哥拉种:被毛细而长,长毛能把脸、头,、体躯盖住,其毛色繁多,有棕黄、黑灰色。 阿比西亚种:被毛短而粗,呈蔷薇花状,褐色分布全身,不相混合,被毛从圆心敞开,好象花蕊(卷须),毛色为黑棕黄白。此品种对各种疾病非常敏感。

秘鲁种:被毛短而密,柔软如丝,特别是臂部和前肢,头部被毛遮蔽至鼻面,毛色多样型,有棕黄色、黑色、灰色、天蓝色等。

以上4个品种多数作实验动物种用,而且白、黑、灰、黄等色混杂相间,体型小,所以在选种饲养时一定要注意。

(二)生活习性

黑豚性情较温顺,不咬人,也不抓人,与人为善,对任何物都没有抗拒的性能,逃躲是它唯一的本性;不善攀登和跳跃,在不加盖的饲养笼、饲养池都可以饲养;怕潮湿,喜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胆小怕惊,在安静情况之下,突然有音响声或鼠类、禽畜类、生人突然进入,都会引起骚动和惊慌(除经常饲喂的饲养员外);其嗅觉和听觉很发达,对周围的变化十分敏感,如湿度突变,空气变浑浊等。

断奶后的幼仔及成豚喜欢在一起活动,连蹦带跳,非常活跃,因此,在繁殖群需要面积宽一些的活动场地供其活动,否则,其生长发育不好,而且繁殖率显著降低。

黑豚对温度突然的变化较为敏感,不适应温度的剧烈的变化,如冬天突如变热,夏天突然变凉,如不加以注意就会患感冒,引起肺炎死亡。黑豚喜欢在夏天凉爽与干燥而又清洁的环境中生活,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温,适宜温度为18~25℃。

黑豚常用叫声来表达要求,如在常喂饲养员与它习惯后,在很远的地方只要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和说话声,都会发生“吱吱吱”的叫声,特别是在饥饿求食时,叫声更强烈。由于求食迫切,当饲养员开门入室时,有的已用两后肢站起直立,两前肢则双双合起上举求食,似向饲养员行礼,得食后,即乖乖停叫,静静地相互争食,食饱后又连蹦带跳互相玩。

公豚在求偶时,一边追赶母豚,一边发出“嘟噜嘟噜”的低鸣声,在交配完后,又发出“秋秋秋”的鸣叫声,表示愉快和满足。公豚与公豚之间争配偶打架时,强者会咬牙切齿,发出“格格”响声,表示愤恨,赶跑弱者。黑豚有共同防御的习性,当听到某种异样的声音时,会立即一起发出“咕噜”的警戒声并立即躲起来。

黑豚是食草小动物,口器发达,胃壁很薄,盲肠较大,喜欢吃禾本科植物中含纤维较多的嫩芽叶,尤其是葡萄茎的嫩茎叶。黑豚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强,一般消化率达38.2%。

黑豚在食物方面有这样的特性﹕在投喂的精料(麦麸、米糠等)当中选择适宜其口味的饲料,都能使黑豚食欲大增,一旦更换饲料,立即出现食欲下降或停食现象,但适应了新的饲料后,食欲又旺盛起来。

(三)生长发育特性

黑豚从出生到性成熟期,雌体60天,雄体70天左右。雌雄交配成功后,母体妊娠期60~70天,每胎3~6只,每年4~5胎;1公配1~2母为好。雌豚昼夜可分娩,但深夜较多见,分娩后母体自吃掉胎盘,刮净仔豚表面粘液,再进行哺乳。分娩后数小时可吃食物,40~60天幼体重500克左右。黑豚寿命6~7年,一般3~4年。

(四)、繁殖

黑豚是哺乳动物,种群和数量,决取于其繁殖速度和死亡率高低,雌、雄的性比例,生育次数,每胎产仔数,怀孕率,营养条件,食物来源,饲养周围环境气候的变化影响。在人

工养殖黑豚时要按照这些要求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提供全价营养饲料,使其顺利繁殖,壮大的种群数量。

1、雌、雄鉴别方法:

在鉴别雌、雄性别时,用左手轻轻抓着黑豚的头颈背部,用母拇指托住它的左肩,用其余四指握住黑豚右肩及胸部,轻轻把它拿起来(此时应避免压迫胃部),使腹部向上,然后用右手拇指或食指轻轻推压其会阴部,看有没有阴茎出现或有无外阴部的形状。有阴茎为雄性,有外阴部者为雌性。

2、选种

在新建立的黑豚群体中或在人工饲养繁殖过程中,要时时注意选育优良品种做繁殖种。其优良品质特点是:体壮丰满,骨骼结实而粗壮,全身纯黑色,毛色光亮乌黑,密实而洁净,营养良好;举动灵敏活泼,头为平圆形,头颈、胸、腹紧凑,四肢整全而有力,无变形;眼清黑而明亮,无分泌物;鼻潮润,无脱毛现象,呼吸平稳;皮肤柔软而有弹性,无皮肤病,没有虱害。雄性体健姿雄,食欲性能好,抗病强,生殖器官发育好,睾丸大而左右对称,阴茎发育正常,性欲配种力强,性情温顺,易驯化;雌性体健壮大,食欲性强,抗病能力强,阴部发育正常而洁净,乳房发育良好,乳头突出,多胎多仔成活率高,发情正常,性情温顺,乳量多。

3、配种

黑豚性初期,雌体出生后40~60天,雄体出生后70~71天;雌体性周期12~18天,一般16天,为了保持品种优良,一定在黑豚生殖器官发育完善,达到体成熟之后,才能让其交配,过早交配,仔豚发育受影响。一般在雌体出生后2~3个月,雄体出生后3-~4个月交配较好,生产生仔豚粗壮,性能好。

雌体在性周期内,发情持续1-~18小时,平均9小时,一般在下午5时到早上5时之间较多,在深夜交配效果好。雌体排卵往往是在发情将要结束的时候,此外,雌体在产仔后3小时内也发情并能排卵,配种如果选准在此时间为最佳,可提高受孕率。

配种成功的标志:在配种时,要注意观察雄体追赶雌体时的情况,雌体亲妮温顺表示接受交配,不发情的雌体会抗拒雄体追赶,并与雄体拼搏。鉴定交配成功的方法,是在交配后检查雌体阴道口有没有像胶一样的栓塞,这种栓塞是雄体精液和前列腺分泌物的混合物,根据有无这种栓塞,可断定黑豚是否配种成功。但是这种栓塞有时由于活动会脱落。必要时可取雌体阴道口的内容物检查,看看有无精子,从而确定交配是否成功。在雌体发情期,雌、雄分居后就应掌握好这个大好时机,争取一次交配成功。

在大群饲养时,多数采用3~4只雌豚配一只雄豚进行交配,切忌同时放2只雄豚抢配雌体,这样容易产生争斗致伤,影响配种。如果作为原种繁殖,可采用一母一公交配方式进行,如此时母体还带仔,待其仔断奶后,再让它们同居配种,或者在母体产仔后的半天内把公豚放入,在母豚发情时进行血配,此时多数配得成功,可提高繁殖率。在养殖研究过程中,

我们为了寻找一种比较好的配种方法,采用如下几种配种方式进行:

(1)近亲自由交配方式

这种方式即把同种繁殖出来的后代,待达到性成熟后,按1公1母、1公2母、和1公3母各成一组(池)自由交配,每个组(池)产出的仔又照样分成三个组(池)不同代近亲配对。经过几代繁殖,结果1公1母,这种方式,每胎产仔平均3.5胎,断奶后幼仔成活率都达到100%;1公2母和1公3母的多代近亲交配方式,平均产仔都在3胎以上,但代数多后必然出现返祖现象。众所周知,生物近亲近代交配必然出现异变、返祖、奇形变种等不良现象,不能繁殖出纯黑品种,并且这种变种还随着代数增多而增加,会出现体质弱退化现象,因此绝对不能作繁殖优质黑色品种使用,在饲养繁殖中一定注意近亲不要交配。

(2)、远亲交配方式

远亲交配方式即是采用不同父母代的远亲公母配种,挑选体质健壮,年龄相近,生育能力相同的不同父母代的体成熟公母按1公1母、1公2母、1公3母等组合,每组又分为不同代数的饲养,由其自由交配,各组产下的仔到性成熟时,又把其各组互相交差自由交配,这样经多组交差自由交配产出后代,受孕时间都在70天左右,平均产仔数每胎4只,断奶前成活率都在90-100%。采用此种远亲交配方式,不管那一代,只要是远亲组合交配,都没有出现返祖杂种现象,能保持纯黑色毛品种。

(3)、远亲大群饲养交配方式

挑选体质强壮、年龄及生育性能相近、抗病力强的远亲体成熟的黑豚分成不同的配种组,每组公体2~4只,母体5~10只,分组同群按常规饲养。这种远亲大群饲养交配方式的好处是:母体发情时能找公体及时受配,受孕率高;群养能形成受精卵的异质性,能提高后代的生命力,纯黑品种高;占地少,用工省,易管理;食欲旺盛,母体能自由选公体交配。但是不利于单个交配,往往出现公体因争夺配偶而互相争斗咬伤的情况,有的公体因争配次数过多而体力消耗过大,影响健康;由于多公多母群体饲养,母体产下的仔常常被采死,伤亡率比较高,如果在母体怀孕后,把母体拿出来单独饲养,待幼仔断奶离母后,再把母体放回大群饲养,这样可以减少伤害率,提高幼仔成活率。在此种群体远亲饲养交配组合中,一般以2公5母或3公8母搭配组合比较好,平均每胎产仔3.5~4.2只,幼仔断奶前成活率达81%~94.4%。

(4)、公、母临居交配方式

公、母平时不在一起同居饲养,等母体产仔离乳后或在母体产仔后12小时内,把公体放进母体让其临居血配,交配成功后再把公体拿出分居饲养。或者待母体怀孕肚大时,把公体拿出饲养。这样周而复始,由于公体交配时间短,能保持精力充沛,母体受孕率高,并能有效地保护母体带仔,具有产出的后代强壮,成活率高,抗病力强等优点。实践证明,在饲养选育中,采用此种远亲公、母临居控制交配方式较为现实和理想,平均每胎产仔3.7~4.4只,断奶前幼仔成活率达93%~97.1%,其中以1公2母临居饲养交配为好,若母体太多,

会因公体精力消耗过大而配不上,错过母体发情期。

(5)、妊娠、产仔、哺育

在黑豚在发情期,卵子从卵巢排出之后,经过输卵管到达输卵管膨大,一旦与公体精子结合为受精卵,这样的受精卵就沿着输卵管不断向前直到子宫,在子宫壁着床,发育成其中胚胎。黑豚母体血液通过胎盘绒毛膜内皮细胞向胚胎供给营养,使胎儿不断生长发育,腹部随之膨大、下垂,直到腹拖地明显。怀孕末期,母豚乳房发育迅速。

产仔前3~5天,母体用牙拨开乳头边的毛丛,使乳头露出并清洁外阴部。临产前,母体停食1~2餐,行动不安,有腹痛的表现,发出“咕咕”的低声,后腿有弯蹲和排便姿势,随后排出羊水和血污。产仔时,幼仔头先出,身体很快落地,接着母体咬断脐带吃掉胎盘,不断地舔干幼仔身体上的羊水。产完仔一般用1~2小时,刚下的仔体重50~100克,经2小时即能立起寻母体奶。母体都在产地旁边喂奶。产出的幼仔3天后即吃青嫩青饲料,5天可吃精料,开始奔跑,活泼可爱。因为母体奶头只有2个,产多的幼仔只好轮流吸母奶或由人工补喂牛奶类,以利提高成活率。一般产仔后育养14天可让母体离奶,进行分开饲养,促进母体身体恢复健康,以便再次配种生产。

(五)、饲养技术 1、饲养场地的选择

人工饲养黑豚,首先要选择好饲养场地。饲养场舍要根据黑豚的生活习性、环境要求、饲养数量、繁殖特点和各地的不同气候环境条件、经营管理方式、饲养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设计造建。

黑豚性情温和,喜欢群居,但胆小怕惊,怕受干扰,对外来刺激声较为敏感。环境突变,如过冷过热,都会使黑豚生长受到影响。因此,应选择安静的环境,远离铁路、机房等喧闹处;场地应排水良好,冬天能避开冷风侵袭,夏季能通风,并尽量远离畜禽养殖场,以减少污染和疾病传播,附近要有草源。

2、饲养房舍的基本要求

饲养黑豚的房舍不必特别讲究,普通住房或用旧房、旧猪栏改造均可。在室外棚舍亦可饲养,要求不太严。但为了让黑豚生活舒适,提高产量和效益,还是要有一般的要求。

(1)、通风

不论新建或改修,饲养室 以坐北朝南方向为好,大小不限。室内最好冬暖夏凉,空气流通、清新。要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灰尘和水滴,对流口和窗口最好离饲养池高一些,以免冷风直接吹到黑豚,防止因受凉而发生疾病。

(2)、温度、湿度和光线要求

根据黑豚喜温、爱干燥的生活习性,饲养室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在炎热的夏季,设法把温度控制在25~30℃,在寒冷的冬季使室温保持稳定在20℃左右,不能低于10℃;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潮湿的环境不仅影响黑豚生育繁殖,而且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养殖黑豚概况和经济意义

一、养殖黑豚概况和经济意义养殖概况黑豚是从野生豚鼠科动物驯化选育而来的纯黑毛品种,所以通常叫黑豚。原科产地在南美洲,安弟斯山脉有分布,16世纪从西班牙引进欧州。后来,又引入亚洲。我国引进主要做实验动物,应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学、病理学、化学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尤其是在细菌学方面研究得较多。豚鼠在实验中占有很重要位置。由于原种豚鼠体型小,色毛杂,对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k5yn0d4ij47hq710ef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