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健全网络暴力预防和处理机制
作者:王启行
来源:《青年时代》2024年第13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暴力类型复杂多样,影响力广,破坏性强。目前我国网民媒介素养低,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薄弱,网络平台监管不规范,言论权责机制不健全,社会引导教育不足,频发的网络暴力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亟待健全网络暴力预防和处理机制。 关键词:网络暴力;预防;处理;规制 一、网络暴力行为性质分析
网络暴力是一种以文字语言和图画信息为主,表现为发动“口水战”、恶意人身攻击、非理性人肉搜索、肆意传播谣言等多种类型的特殊暴力行为。既有在各类网络平台发动“口水战”,发表对某一公众人物不当言行的批评、对某一社会事件的评论,也有在社交平台进行人身攻击、非理性人肉搜索,对他人姓名、电话、职业、家庭住址等隐私进行非法披露,严重违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网络暴力涵盖整个网络虚拟空间,遍及QQ、微信、微博、新闻网站等几乎所有社交媒体。
网络暴力来源于庞大的网民群体,主体分散而数量众多,因而网络暴力一旦出现,便容易迅速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即便是一人轻率的嘲讽谩骂,在当事人看来便是千万句恶语相向,势必对被害人身心造成难以恢复的巨大创伤,轻则抑郁、难过,重则自杀、自残,甚至可能报复社会,形成一种潜在的社会隐患。
网络中的信息内容并不像现实生活中可以真实感知的事物那么直接,我们往往需要通过许多虚拟的载体来获取其中的信息。从信息源到传播途径再到大规模的评论,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网络暴力事件,往往就是在事实被歪曲、真相被蒙蔽的状态下产生的。尽管网民中总有较明智、理性的人,但是舆论走向往往会受到多数人的牵制,理性的声音也难免会被湮没。网络暴力容易混淆视听,误导舆论,让事实真相埋没在恶性舆论之下。网络暴力事件大部分出自于网民自以为“正义”的道德审判。而这种所谓的审判,体现的却是道德的缺失与偏激。亟待提高的网民道德素养,在网络暴力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会变得愈加低下,人们内心的价值观也会逐渐丧失。网络暴力提倡“以暴制暴”“以恶制恶”,会滋生现实的暴力,进而危害社会和谐稳定,阻碍社会发展。 二、网络暴力行为成因分析
(一)网络平台责任意识缺乏,媒体行业规范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