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心理浅析
近年来,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本次,我组组织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问卷调查(附一),并针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了浅析。
首先我组对本校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消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大学生消费现状做了分析: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约25%,1000元~5000元占50%,5000元~10000元占20%,10000元以上5%。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10%,500元~1000元占80%,1000元~2000元占7%,2000元以上占3%。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3%。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10%,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0%,感觉不够花的占40%。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70%,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20%,5%,45%,30%,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3%,有计划消费的占7%,想花就花的占40%,选择其他的占40%。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40%,400元~600元占40%,600元以上占12%。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
1
占40%,10元~50元占50%,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4%。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5%,50元~100元占5%,100元~200元占15%,200元以上占25%,另外40%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
8.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8%,50元~80元占42%,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
同时,我们利用 “月光”消费心理这一问题问题调查了身边许多同学,让他们阐述一下自己对“月光”消费心理的看法和观点。
其中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赞成者认为:1、我认为这种消费非常好,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刺激消费。2、我认为超前消费是很正常的,时代所趋嘛!3、如果负债的结果促进学生自已创业、挣钱,那也是个好现象。……反对者认为: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继承并发扬。2、我不能接受超前消费,消费应在能力承担范围内,毕竟毕业后我们的工作存在不确定性。3、“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本是当今有职业、有稳定经济收入来源人群的一句流行语,不属于俺们大学生。……
通过以上的数据和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存在的消费问题,特别是月消费的数据,在超出正常消费,甚至一千元以上的大学生,可能存在严重的消费误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形式现状也日益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日常生活消费高档化。所谓“吃要营养,穿要名牌,用要高档”。学校周围的大小饭馆,东校区旁边的美食街,天天座无虚席。还有学校内的档次不低的茶社、奶茶店等,也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例外一些大学生穿衣要名牌, 有的同学不惜花血本,全身上下都是名牌,俨然一副老总派头;日常用品亦追求高档,许多的同学购买非常高档的化妆品,甚至有的女同学花更多的钱去美容院美容。
2
二、电信,网络,数码等消费的普及化。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MP3等数码产品在当今大学校园随处可见,甚至数码相机,数码摄象机也不算稀奇品。根据调查发现50%的人拥有手机,数码相机,电脑三大件。70%的人拥有两件以上,其中手机拥有率为98%。而且追求越来越高档,手机要带摄像头的,电脑要买笔记本的。现在还没有入学的准大学生,就要把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都要配齐,另外,大学生也是网络消费和通讯消费的一支主力。大学生在网络、通讯方面的消费占到日常消费的次席。
三、休闲娱乐消费的多样化。在休闲,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比其他社会群体体现出更为旺盛的消费需求,大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休闲娱乐消费。而是追求更加新颖,刺激,有品味、动感强的娱乐活动。如进歌厅、进迪厅、进酒吧、去溜冰场、滑雪场等处所,尽情享受动感激情。还有如旅游等,大学生利用假期、黄金周,出去旅游,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元。这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四、大学生的交际消费上升化。在大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交际消费也呈上升趋势。交际消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人情消费,不论获奖、评优,还是入党、提干,亦或生日,甚至是通过某项考试(如英语四级)都要请客。因此,交际消费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一项重要支出,甚至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就是爱情消费,大学生谈恋爱屡见不鲜,然而,现在的恋爱不再那么单纯,经常要请对方吃饭,送给对方礼物,而且档次肯定不能太差。根据调查显示,凡是在校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几乎都要超支。
五、学习考证费用激增化。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于是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去完善自己,一方面为获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报名参加各类考级考证,报名费加辅导书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另一方面,面对就业单位高学历的要求,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不惜花更多的钱去参加辅导班和购买各种各样的参考书。还有一些同学在念完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的专业,为自己就业积累智力资本,从而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投入逐年增加。
同时,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中,较为普遍的就是大学生的消费感性问题。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3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电子产品来说,目前,有电脑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虽有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等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校园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由上面讲到的大学生普遍的消费形式和其特点及同学们日益增长的消费可知,目前,大学生消费已经陷入了一定的误区。
主要有——
误区之一: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很强。曾有调查说:(1) 3.7%的学生,竟不知道每月、每学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钱,从未思考过钱是怎样花的,反正没了回家去拿,家里人给的时候也无定数,这类学生以城镇女孩居多;(2)有了钱就大手大脚地乱花一气,把本是几个月的生活费一块儿花,接下来只得过拮据日子,要么向家里求援,要么东挪西借;(3)在该买什么与不该买什么上没有主见,看到别人买啥自己也“随波逐流”,结果是钱花了于己用处却不大,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针对这种盲目性消费的内在分析:由个性觉醒而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对学生来讲,大学时期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当代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才成长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无论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上,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对消费又具有强烈的自主要求:(l)开始行
4
使对家庭消费的发言权。(2)开始要求自我消费选择权。时下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他们喜欢紧跟新潮走,喜欢追求个性,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做出自主的选择。 (3)开始要求独立的消费支配权。当前,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人际关系圈也比较宽,频繁的聚会或外出,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足够数量的“私房钱”,供自己自由支配,才能得以实现。而大学生仍是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误区之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绝大多数同学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对精神生活投资甚少。以购书为例,统计有23.6%的同学未曾光顾过书店。我们还做过一个试验,在某校中文系的所有男生寝室中借《现代汉语词典》,结果仅借到6本,也就是说平均每15个人才拥有一部这样的工具书。至于购书的同学中,投资也很有限,每学期不过是五十到一百元,更多的便寥寥无儿。与之绝然相反的镜头是学生们对吃喝穿上的“慷慨”,穿名牌时装不乏其人,名贵的化妆品倍受青睐,在一校门外四、五家餐馆终日高棚满座……
误区的产生试分析: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各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的资本。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大学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并使之高大,或以此来提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这种现象也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影响,于是,重物质的消费蔚然成风。
误区之三:消费的模仿趋向。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过程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消费选择的模仿化趋势。男生为装出男子汉的气质与风度,随波逐流地学抽烟,勉强地训练喝酒,刻意用白酒增强“内功”,女生则对时装、化妆品、各类首饰是情有独钟。再者是模仿港台影视歌坛上的俊男靓女的包装打扮生活方式,追逐此消彼长的xx衫、xx服、xx鞋,看通宵电影,上高档次的舞厅去感受罗曼蒂克氛围。校园中掀起的“生日热”“旅游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