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之处依次是:甲、乙两组插条上芽的数量不等(或没有控制好变量);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量不对(或观察记录的指标不对)。(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对照作用。
实验归纳
实验方案的“五看评价法”
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
二看步骤?步骤是否完整
??具体操作是否违反生物学基本原理
??实验结果的验证目标是否准确
三看验证?
?实验结果的验证方法是否得当?
生物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
四看材料?实验器材的选择是否合理
??药剂的选择、使用、用量是否准确
??是否需要搅拌、加热等
五看条件?
?实验所需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是否合理?
专题突破练(A组)
1.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其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其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对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但是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对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应对某个典型的患者家系进行调查。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细胞核属于亚显微结构 B.观察线粒体、质壁分离和有丝分裂的材料始终处于生活状态 C.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必须随机取样 D.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 答案 C
解析 亚显微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显微结构,A项错误;观察线粒体和质壁分离的材料应处于生活状态,但观察有丝分裂时材料进行解离将导致细胞死亡,B项错误;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必须做到随机取样,C项正确;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可将不同种类的色素相互分离,而要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D项错误。 3.(2014·山东,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答案 A
解析 A项,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滴加CuSO4溶液。B项,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该先进行漂洗,然后再进行染色。C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制作装片的基本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低温诱导不会再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应先对大蒜根尖进行低温处理,然后制成装片。D项,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与底物分别于不同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再混合,如果先在室温下混合,会导致酶与底物发生反应,使温度梯度的设置失去意义。
4.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其结构如图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研究者进行了如下预实验(每组均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①实验分组:
甲组:蚕豆叶片+100mLpH为7的0.5%KCl溶液+________; 乙组:蚕豆叶片+____________________的0.5%KCl溶液+黑暗处理; 丙组:蚕豆叶片+100mLpH为4.5的0.5%KCl溶液+太阳光照; 丁组:蚕豆叶片+100mLpH为7的0.5%NaCl溶液+太阳光照。
②制片观察统计每组叶片上的气孔呈现________、半开放、________三种情况的比例。 请分析回答:
(1)该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上述实验方案。
(3)若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K和Na对蚕豆叶片气孔开闭的复合影响,则还需分别设置用蒸馏水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蚕豆叶片的两组实验。
(4)请以蚕豆叶片、0.5%KCl溶液、蒸馏水为主要实验材料,提出一项进一步研究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三点)。
答案 (1)探究K和Na、光照、pH等因素对蚕豆叶片气孔开闭的影响 (2)①太阳光照 100mLpH为7 ②完全开放 关闭 (3)NaCl溶液和KCl溶液
(4)探究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对蚕豆叶片气孔开闭的影响(合理即可) KCl溶液的浓度 溶液pH、光照、实验前蚕豆叶片的生理状态、KCl溶液的体积、环境温度等
解析 (1)通过比较四组实验间的差异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不同种类的无机盐(K和Na)、光照的有无和pH等,因变量为气孔开闭状况,故该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上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2)依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甲组应给予太阳光照,乙组KCl溶液的体积为100mL,pH为7。(3)探究K和Na的复合影响时需设置K和Na共同作用的实验组,并将其效果与K
+
+
+
+
+
+
+
+
+
+
+
+
或Na单独作用及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相比较。(4)由0.5%KCl溶液和蒸馏水可配制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以此为自变量,可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结合此前实验可知,无关变量有溶液pH、光照等,此外实验前蚕豆叶片的生理状态、KCl溶液的体积、环境温度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属于无关变量。
5.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是残留在核外形成椭圆形异常结构,称为微核,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当外界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致突变物时,会使具有微核的细胞增多(微核率增大)。某小组以豌豆根尖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浓度(mg /L) 微核 率?%??离子 Cu2 Cd2 K
(1)显微镜观察微核时,应选择经处理的根尖________区制成临时装片,该区域细胞的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装片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染料对微核进行染色。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①当Cu2浓度在________范围、Cd2浓度在________范围时,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微核率逐渐增大;当Cu2和Cd2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请推测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对豌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解释K浓度为50mg/L时细胞也偶尔出现微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生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碱性(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液、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等)
(2)①0~50mg/L 0~40 mg/L 过高浓度的Cu2和Cd2抑制豌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 ②无明显影响
细胞分裂过程中偶尔出现自发异常所致
解析 (1)由于微核的形成与细胞分裂有关,故应选择具有分裂能力的根尖分生区作为实验材料。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微核本质上是染色体片段,应使用碱性染料染色才能观察。(2)①分析关于Cu2和Cd2的各行数据可知,当两者浓度分别为0~50mg/L和0~40 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微核率逐渐增大。但当Cu2浓度为60mg/L、Cd2浓度为50 mg/L和60mg/L时,微核率变化趋势出现了转折,即微核率下降,这是本题的一个亮点和难点。结合题干中微核的形成与有丝分裂有关,推测这可能是过高浓度的Cu2和Cd2抑制细胞分裂的
+
+
+
+
+
+
+
+
+
+
+
+
+
+
+++0 10 20 30 40 50 60 0 0 0 0.012 0.023 0 0.094 0.120 0 0.183 0.223 0 0.279 0.387 0 0.374 0.029 0.001 0.018 0.015 0 结果。②分析有关K的数据可知,K对微核的形成无明显影响。K浓度为50 mg/L时细胞出现微核可能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偶尔出现自发异常所致。
6.(2014·重庆,9)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
+++
图1
注:数字分别为叶片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占全株总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
图2
(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________,光合作用过程中,含标记元素的化合物被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_还原成糖类。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则该叶片光饱和点的变化是________。
(2)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________组。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________________。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脱落。
(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________。 答案 (1)碳 NADPH([H]) 降低 (2)C 输出减少 C>A>B>D (3)赤霉素
解析 (1)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可对碳元素进行标记,首先标记CO2,CO2被固定为C3,C3被光反应提供的NADPH([H])还原成糖类和C5。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受酶促反应的影响,光饱和点会降低。(2)由题干可知,幼铃脱落是光合产物不足导致的,对比A、B、C三组,发现C组幼铃中有机物占百分比最高,因此幼铃脱落显著减少。B组中叶片的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较高,说明有机物占百分比较多,即光合产物输出减少。由图中数据可知,激素可抑制叶片中有机物的输出,有利于幼铃中有机物的输入,则D组用激素处理叶片,导致叶片中有机物输出明显减少,且小于B组,则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C>A>B>D。(3)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但不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激素为赤霉素。 7.生物小组甲研究了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的影响,得到图甲所示结果;生物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