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相结合的“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入世以来,很多对韩贸易企业更加需要具有国际贸易知识的韩语人才,辽东学院应用韩语系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在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商务韩国语》课程,此课程应用“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对“课证融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课证融合 教学模式 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 商务韩国语课程 入世后,我国国际贸易类企业大幅增加,众多新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都希望在短时间内将自身的业务扩大,高素质、专业化的外经贸专业人才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业务竞争的必备的因素,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规模骤升,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化要求也更加严格。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外经贸企业各类高级管理人才缺口将近10万人。
国际商务韩语是对韩贸易企业从业人员必备的语言能力,也是企业招录韩语外贸业务人才必考的项目,熟练掌握国际商务韩语是成为现代商务韩语专业人才的第一步,也是广大学生进入商务韩语生涯的重要起点。为适应这一需求,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国际贸易企业业务骨干基础韩语能力水平测试推出了 “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中级)”认证,并受到了韩国语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和应用韩语系高职学生的特点,辽东学院应用韩语专业在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商务韩国语》课程。而通过“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商务韩国语课程的学习,为韩国语学习者进行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证融合”,又称为双证教学,简而言之是指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考证相对应,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一致,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就能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证书的考试。
教育部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中明确指出,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进“双证制”的实行,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开发高等教育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因此,应用韩语专业把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与《商务韩国语》课程将结合,运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商务韩国语》课程的学习,为国际商务韩国语考试打下基础。
一、“课证融合”的研究意义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专业理论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只是很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按照《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精神,辽东学院在高职教育教学方面制定了“改革课程体系,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加大课证融合和课程改革力度”这一实施措施,在十二五规划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中指出,教学内容要从注重理论和学科体系转向注重实践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韩朝学院应用韩语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的商务韩国语相关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能取得学历证书,又能取得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资格证书,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韩朝学院应用韩语专业在2011人才培养方案中
设定《商务韩国语》课程,并与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相结合。
高校制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是推行“双证”制度的关键。“课证融合”从宏观上理解,是指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课”代表专业人才培养,“证”代表职业岗位要求;从微观上来讲,是指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相融合,“课”代表专业课程,“证”代表职业考证。而应用韩语系对于《商务韩国语》课程的“课证融合”,是指把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资格证书的取得列入本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之中,使《商务韩国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及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集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一体,使人才培养与行业及企业的需求相一致,让学生在毕业时实现“双证”。“课”与“证”的融合已经成为应用韩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有用的职业能力证书,如何进行“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二、应用韩语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在2011~2012下学期中,应用韩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商务韩语考试、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在新制定的应用韩语专业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为能够在韩资企业、中韩合资企业、外贸公司、旅游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具备较强的韩国语语言应用能力及职业岗位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韩国语专门人才。学生应掌握商务韩国语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国际贸易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因而新开设了《商务韩国语(一)(二)》,并把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证书的取得列入毕业标准之中,把课程学习和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中级)相挂钩,把取得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认证和毕业成绩相挂钩,力求建立完整的“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双证”。
2.《商务韩国语》课程建设
《商务韩国语》课程是应用韩语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商务活动中常用的韩语词汇和相关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商务韩国语听力、会话、阅读、翻译以及商贸信函的写作能力,掌握国际商务的概念、特性、贸易合同、价格条件、结算、运输、保险、预防诈骗、索赔、仲裁等国际商务的基础知识和国际商务业务个案接洽中的基本业务知识以及商务韩国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以及与商务有关的生活社交活动中运用韩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熟练运用韩语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经贸业务。
《商务韩国语》课程结合“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以及符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纲要,选定适合本课程的商务韩国语教材,教案齐全,完善教学辅助资料,建立完整的“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中级)内容来制定和完善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通过本课程学习,参加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中级)并取得资格证书。3.商务韩语等级考试
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是由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认证考试中心组织的职业能力考试,主要考核在对韩贸易环境中,业务辅助人员对专业韩语的识别及表达能力,鉴定考生掌握国际贸易各业务环节使用专用韩语词汇、短语及表达方式的熟练程度;鉴定考生应用各业务环节往来韩语函电、单句的熟练程度;鉴定考生在国际贸易各业务环节中综合应用韩语的能力。
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中级)考试由笔试(含听力)模块、语言(口试)模块组成;两部分均合格的参考人员通过本次考试。考试题型包括:听力、阅读
理解、完成句子、改错、翻译、商业函电写作。考试合格者可获得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和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认证办公室颁发的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中级)证书。
应用韩语系在2011年8月已经成功地申请了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的考试试点,高职09届学生参加了2011年12月的考试,考试通过率较高。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认证考试中心在2009年8月发布了《优秀在校考生实习/就业推荐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在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认证考试中心的指导下,以各地考试承办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为运作核心,探索建立多渠道、多方法的持证考生实习与就业机制,对距离毕业时间12个月之内、经考试承办机构推荐的在校持证优秀考生,推荐从事外经贸及相关业务企业的实习或就业岗位。
4.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韩语专业教师们组成《商务韩国语》课程的专业课程组,在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确定《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教程(中级)》为《商务韩国语》课程的教材。《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教程》是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中心、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延边大学合作开展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项目的产物,是有一定韩语基础的学生及愿意从事与认证项目相关工作的在职或非在职人员编写的配套教材,是国际商务韩语认证项目的专用教材,主要用于大专院校的国际商务韩语学习和认证培训。
而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习题编写方面,课程组老师也经常通过小组学习进行讨论和研究,并计划编写《国际商务韩语等级考试真题和模拟训练》和《商务韩语词汇手册》等辅助教材。
“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对自己将来从事岗位的认知,而且也可以通过完成课程,考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增加有力砝码。通过职业资格等级,企业可以得到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实用性人才。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检验教学的效果,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模式和师资培训方面提供借鉴。课证融合教学模式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考核学生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体现了高职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宗旨。“课证融合”相关课程作为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课程和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岗位技能岗前训练的指导课程,是高职实训教学的一个成功探索。
参考文献:
[1]卢萌1,朱瑞涛2,杨凌奕3 课证融合模式下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6
[2]章安1, 平方华2 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2008
[3]林悦 基于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构建,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4]黄振业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探索,现代企业教育,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