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喑
喉喑是指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历代医家对喉喑的认识不一,所沿用的病名很多,急性起病急骤者,有“暴喑”、“卒喑”之称;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或久病体虚而致者,又有“久喑”、“久无音”、“久嗽声哑”、“久病失音”之称。西医学中喉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喉肌无力、声带麻痹等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施治。
病因病机
喉喑有虚实之分,实证者多由风寒、风热、痰热犯肺,肺气不宣,邪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所致,即所谓“金实不鸣”、“窍闭而喑”。虚证者多因脏腑虚损,喉窍失养,声户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破不鸣”。
1、外感邪热
外感风热、或风寒入里化热,素体热盛,内外邪热互结,灼津为痰,邪热与 痰浊互结壅结于喉,致声门开合不利,发为喉喑。
2、肺肾阴虚
素体虚弱,燥热伤肺,过劳伤肾,或久病失养,以致肺肾阴亏,肺津无以上 布,肾阴无以上承;又因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蒸灼于喉,致声门失健,开合不利,发为喉喑。
3、肺脾气虚
素体虚弱,过度用嗓,气耗太甚,加之久病失调,或劳倦太过,致肺脾气虚, 无力鼓动声门,发为喉喑。
4、血瘀痰凝
患者病日久,余邪未清,结聚于喉,阻滞脉络;或用嗓太过,喉部脉络受损, 经气郁滞不畅,气滞则血瘀痰凝,致声带肿胀或形成小结及息肉,妨碍声门开合,则久喑难愈。
诊断依据 1、病史
多有受凉感冒或过度用声史,或声音嘶哑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
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轻者,仅声音发毛、变粗或声音不扬;程度较重者,
可有明显的声嘶,甚至完全失音,可伴有咽部不适,
3、检查
喉部粘膜及声带鲜红肿胀;或声带淡红、肥厚,边缘有小结或息肉,声门闭 合不全;或喉粘膜及声带干燥、变薄;或声带活动受限、固定;或声带松弛无力。
辨证论治 1、外感邪热
主证:声音不扬,甚则声音嘶哑,咽喉痒、疼痛,可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痛,鼻塞、流涕等,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检查可见喉粘膜及声带红肿,声门闭合不全。
治法:疏风清热,利喉开音。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30g、连翘30g、竹叶10g、荆芥10g、牛蒡子10g、薄荷10g、黄芩10g、生地黄10g、射干10g、桔梗10g、蝉蜕10g、木蝴蝶10g、石菖蒲6g、甘草6g。痰多者加浙贝母、瓜蒌;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栀子。
2、肺脾气虚
主证:声嘶日久,语声低沉,高音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上午症状明显。可伴有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等症状,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检查可见喉粘膜色淡不红,声带肿胀或不肿胀,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
治法:补益肺脾,益气开音。 方药:鼻窦炎2号方
党参15g,白术9g,黄芪20g,苡米15g,山药15g,白芷15g,细辛3g,辛夷10g,苍耳子9g,桔梗10g,丝瓜络9g,鱼腥草15g,川芎9g,石菖蒲6g,甘草6g。其中辛夷、白芷、细辛、苍耳子可以芳香通窍,党参、白术、黄芪、苡米、山药健脾益气渗湿,桔梗、鱼腥草、石菖蒲化浊排脓,丝瓜络、川芎活血通窍。平日怕冷、遇寒加重者加防风10g,桂枝6g或附子3g;前额疼痛者加羌活12g,川芎12g,鼻涕较多者加五味子9g,半夏9g,黄稠鼻涕较多者可加败酱草15g,泽泻9g;兼血瘀者可见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丝瓜络10g等,伴有喷嚏者加玉屏风散。
3、肺肾阴虚
主证:声音嘶哑日久,咽喉干燥微痛,咽痒干渴,痰少而粘,时时清嗓,症状以下午明显。可兼有颧红唇赤、头晕耳鸣、虚烦少寐、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症状,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检查可见喉粘膜及室带、声带微红肿,声带边缘肥厚,或喉粘膜及声带干燥、变薄,声门闭合不全。
治法:滋阴降火,润喉开音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味。
百合10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麦冬10g、玄参30g、当归15g、白芍12g、桔梗12g、甘草6g、浙贝母10g、木蝴蝶15g、蝉蜕15g。其中百合、生地黄、熟地黄滋养肺肾;麦冬、玄参滋阴生津,降火利喉;当归、白芍养血;桔梗、甘草、浙贝母化痰利喉;木蝴蝶、蝉蜕利喉开音。
4、血瘀痰凝
主证:声音嘶哑日久,讲话费力,喉内异物感或有痰黏附感,常常需清嗓子,胸闷不舒。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涩。检查见喉粘膜及室带、声带、杓间暗红肥厚,或声带边缘有小结及息肉状组织突起,常有粘液附其上。
治法:行气活血,化痰开音。 方药:会厌逐瘀汤加味。
当归10g、赤芍10g、红花10g、桃仁10g、生地15g、枳壳10g、柴胡10g、桔梗12g、甘草6g、玄参30g、浙贝母10g、瓜蒌10g。其中当归、赤芍、红花、桃仁、生地活血化瘀;枳壳、柴胡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桔梗、甘草、玄参宣肺化痰,利喉开音,贝母、瓜蒌化痰散结。
【其它治疗】 1、中药雾化
组成:木蝴蝶、牛蒡子、白鲜皮、莪术、玄参等各10g加减。 治法:水煎,经过滤、沉淀、灭菌后制成雾化液。 方法:每次30ml,超声咽部雾化,每日1次。
适应症:喉喑,其中以喉部、声带急慢性炎症、声带轻微肥厚者,以及自愿保守治疗者。
2、自体血穴位注射法
操作方法:
抽静脉血1ml,将丹参注射液1ml和静脉血混匀后,嘱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暴露前颈部,颈部常规消毒,于甲状软骨切忌上方约1cm垂直进针约0.1-0.3mm后改变针头方向,沿与甲状软骨板平行的方向并向患者后下方约与人体正中线呈60度角进针,待针头剩余0.5cm时停止进针,注入药液1ml,嘱患者勿做吞咽动作,针头退至皮下同法行对侧治疗,注射完毕后,于患者耳尖放一到三滴血。
适应症:初期声带小结或声带炎性病变。 3、刺血法
用三棱针刺两手少商、商阳等穴位,每穴放血1-2滴,每日1次,有泄热开窍、利喉开音的作用。
适应症:喉喑实热证。 4、手术治疗
适应症:声带小结或息肉长期不愈者,以及喉腔各种良、恶性肿物。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副鼻窦X线或是CT检查无异常。
2、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见充血,黏膜肿胀等表现减轻,副鼻窦X线或是CT检查有明显改善。
3、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中药汤剂应用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较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汤剂的口感,加工成携带方便的包装。
2、对于时间较长的声带小结或息肉、白斑等疗效差,仍需要行手术进行
治疗。
3、中药雾化效果显著,但某些病人对雾化液较为敏感,因此在治疗过程
中应该注重中药雾化液有无异味以及刺激作用,必要时对中药雾化液进一步加工。
4、慢喉喑需要治疗的时间较为常,且需要病人很好的配合声音休息,病
人不能够坚持,因此需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