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本题选C。 解析:曾有争议。易错题。
在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相期间,2期和1期之间有一个小的切迹。2期的膜电位水平 略正
于Omv,持续100-150ms,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比较长的主要原因。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 B. 阈电位水平高低 C. 动作电位2期时程 D. 钠泵功能
E.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答案:C
3.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在心室肌正常节律性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 前,受到人工刺激或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可引起心室肌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 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亦称额外收缩或早搏)。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称为代偿间歇。这是因为期前兴奋也有白己的右效不应期,当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 肌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中,因此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必须等到再下一次 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才发生反应。
(二)自动节律性 心脏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进行跳动,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心 脏的自律性来源于心脏内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 不问,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约为每分钟100次)。房室交界次之(约为符分钟 50次),心室内传导组织最低(每分钟约20-40次)。
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的正常部位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他特殊传导组织 的日律性不能表现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临床上称为窦性心 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临床上称为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异位节律。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一有①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即?:②4期自动除极化的速度。 (三)传导性心肌细胞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当窦房结发生兴奋后,兴奋经心房肌 传布到整个心房,同时,窦房结的兴奋也通过“优势传导通路”迅速传到房室交界。度至交 界是正常兴奋由心房传入心室的唯一通路,但其传导速度缓慢,占时较长,约需0.1秒,这 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的“延搁”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使心房 与心室的收缩不在同一时间进行,只有当心房兴奋收缩完毕后才引起心室兴奋收缩,这样心 室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充盈血液,兴奋由房室交界经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迅速 传到心室肌,引起整个心室兴奋。这种传导方式对保持心室的同步收缩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包括:1细胞直径和缝隙连接的数量:及功能;2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 幅度;③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四)收缩性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原理相似。在受到刺激时都是先在膜上产生兴 奋,然后再通过兴奋-收缩耦联,弓1起肌丝相互滑行,造成整个细胞的收缩。其收缩特点是:
1. 心肌的肌质网不发达,因此,心肌的收缩需要在心肌动作电位平台期进入细胞的钙离 了触发肌质网内钙离了的释放。
2. 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收缩期内心肌不能再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收缩,因 而心肌细胞不产生强百收缩。
3. 心脏收缩具有“全或无”的特点,当刺激强度达到阔值后,所有心肌细胞都参加收 缩。这是因为心肌细胞之间的闫盘区电阻很低,兴奋易于通过;另外心脏内还有特殊传导系 统可加速兴奋的传导,因此,心室的所有心肌细胞都在近于同步的情况下进行收缩。 16. 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2001) A. 绝对不应期短
B.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 相对不应期短 D. 超常期特别长 E. 低常期较长 答案:B (2001)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2003) ZL A. 心肌是同步式收缩
B. 心肌细胞在功能上是合胞体 C 心肌呈“全或无”式收缩 D.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 心肌收缩时对细胞外液Ca2+依赖性大 答案:D (2003)
7.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是由于(2002, 2005) A.心肌是功能合胞体 B,兴奋传导有房室延搁
C.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有抑制作用 D.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 收缩期较短 答案:D (2002,2005)
(476?477题共用备选答案)2003 A窦房结 B 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浦肯野纤维 E 心室肌
476心脏内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477心肌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答案:476 D; 477 A
2. 房室延搁一般发生于ZL 2. A.兴奋由窦房结传至心房肌时
B. 兴奋在心房肌内传导时
C 兴奋在房室交界内传导时KZK) D. 兴奋在房室束传到左、右束支时 E 兴奋由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时 答案:C
答蚤就在题干中房室延搁——房室交界。
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
意义(1—3—4)
理图
丁 1 V 二r — 电压 ? ? 1V
1 mV 1 ?0.e 2$ c —I -L — 1 !■■■■ L—- 一 u■MST段
QT-
(一) 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二) QRS波群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三) T波反映心室皮极过程中的电 位变化。
(四) PR间期是指从P波起点到 O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代表由窦房结产 生兴奋经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左右 束支、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并引起心室开 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即代表从心房去极 化开始至心室去极化开始的时间o
(五) PR段是从P波的终点到ORS 波的起点,代表房室间传导所用的时间。 (六) QT间期 指从QRS波起点到T 波终点的时程,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
至完全艮极化所经历的时间。0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呈.负相关。这主要是因为心动周期因 心率
(t)sT 指从QRS波群^,、到T波」/之间的线段。 正常心电图EST段应与基线 段增快而缩短所致。
平齐。sT段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均己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伙差 存在。 段一终点到起点之间的线段。
第三节血管生理
一、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一)动脉血压的形成
1. 心血管系统内辿液充盈循环系统中血液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来 表示,约为0. 93kPa(7mmHg),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
2. 心脏射血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一个主要因素。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可分为两
部分,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是血液的动能;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并使 血管壁扩张(压?强能)。
3. 外周阻力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4. 在心舒张期,大动脉发生弹性|口|缩,又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推动血液的动能,使血 液 在血管中继续向前流动。
(%1)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动脉血压是动脉内的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动脉血压在收缩期 达
到最高值称为收缩压,正常值13. 3-16. 0kPa(100-120mmHg)o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 低值称为舒张压,正常值8. 0-10. 6kPa(60-80mmHg)o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 压,简称脉压,正常值4. 0-5. 3kPa(30-40mmHg)o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 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均张压加1 / 3脉压,正常值13.3kPa(100mmHm° (%1)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加时,收缩压升高,何张玉?力也升高,但是舒张斥增 加的幅度不如收缩压大。搏出量对于收缩压的影响要强于对舒张压的影响。
2. 心率 心率加快时,舒张期缩短,在短时间内通过小动咏流出的血液也减少,因而 心室舒张期末在主动脉内存留下的血液量就较多,以致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3.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升高,但主要使舒张斥升高明显,收缩压的增 加较小,脉年减小。外周阻力对舒张压的影响要大于对收缩压的影响。
4.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在老年人血管硬化时,大动脉弹性减退,因而使收缩压升高,
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但rti于老年人小动脉大同时硬化,以致外周阻力增大,使舒张压也 常常升高。
5.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值变化。 17. 大动脉弹性降低(2001) A. 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升高 B. 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降低 C. 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D. 只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无影响 E. 只使舒张压升高,收缩压无影响 答案:C (2001)
3. 在影响动脉血压的诸因素中,搏出量增多而其他因素不变时,脉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2000)
ZL
A. 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 B. 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C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D.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变化不大 E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 答案:E (2000)
二、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1) 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的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0o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心脏射血能力较强,能及时地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中心静脉 压就较低。反之,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或静脉1口|流速度加快时,中心静脉压就会升高。中心静 脉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又一指标,,临床上在用输液治疗休克时,除须观察动脉血压变化 外,也要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而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联系临床
1、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6-12厘米水柱,小儿为3-10厘米水柱。 2、中心静脉压写血压结合的临床估价。
中心静脉 5厘米水柱 血压 低 意义 血容晕:不足 处理原则 扩容
5厘米水柱 12厘米水柱 12厘米水柱 正常 偏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心脏代偿功能好 心功不全 扩容 强心 血容量过多或血容量正常,血?管收缩 适当选用血管扩张剂(舟 强烈 肾上腺受体阻滞剂) 12厘米水柱 高 水钠潴留(尿毒症,醛固酮增多症) 或血管收缩强烈(如嗜格细胞痛) (22~23题共用题干) A. 血容量不足
B. 心功能不全,血容量正常
C.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D.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E.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景不足 22. 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 答案:A
23. 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 答案:C
(二)静脉1口1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 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故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 素,都能影响静脉1口1心血量。
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实验证明, 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愈高。静脉IE心血量也就愈多。
2. 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如果心 脏收缩力量强,射血时心室排空较完全,在心舒期心室内压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 抽吸力量也就较大。
3. 体位改变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容量增大,故I口I 心血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更加明显。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 量增多。因此,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 量减少和脑血供不足,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长期卧床的病人,静脉管壁的紧张性较低,可 扩张性较高,加之腹壁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小,故由平卧位突 然站起来时,可因大量血液积滞在下肢,回心血量过少而发生昏厥。
4.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人体在站立位的情况下,如果下肢进行肌肉运动,I可心血量和
在没有肌肉运动时就不一样。一方面,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 使静脉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静脉内有瓣膜存在,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 而不能倒流。肌肉泉的这种作用,对于在立位情况下降低下肢静脉压和减少血液在厂肢静 脉内储留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5. 呼吸运动呼吸运动也能影响静脉回流。胸膜腔内压是低于大气压的,称为胸膜腔负 压。由于胸膜腔内压为负压,胸腔内大静脉的跨壁压较大,经常处于充盈扩张状态。在吸气 时,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负压值进一步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 也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右心房;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 量也相应增加。 三、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
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咏、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 称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7部分组成。
营养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全微静脉的通路,是组 织 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