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上的运用学科,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与消极和病态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期望人们用美好的事物代替不幸和烦恼,鼓励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最终寻找到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三方面。在这一主题上,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在中小学的课程教学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营造一种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本性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科知识在学生的积极体验中潜移默化,使学生们在快乐和成功中感受课堂教学的力量,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 二、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失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制约学生积极性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由教师引导和教育,所以教师的因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学生及外界环境的因素是矛盾的次要因素。下面对影响学生积极学习的原因进行分析。

1. 教师的原因

1.1 教师的态度

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心理反应影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而且通过这种思想和行为在学生心理产生效应。在教学中,教师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备课与学生观。教学实践表明,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充分备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相反,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自然讲课空洞苍白,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很低。此外,教师的学生观是否端正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目前,不少教师把教学当成是一种赚钱的工作,对工作没有投入激情,对学生没有多加关心。这样的教师只根据学习成绩来对待学生,很少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能只关心“优等生”,冷落“后进生”,而是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 1.2 教学观念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师生关系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关系,而是树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但是许多教师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一步到位,大搞题海战术,同时也不敢轻易将课堂还给学生,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之下的课堂必然促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仅仅带着一双耳朵在听,带着一双手在记,带着一张嘴在背,消极地学,机械地用。这样的教学哪能让学生感到快乐、有学习的冲动和求知的欲望?

2. 学生自身的原因 2.1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充分地发挥他们智力效应,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美国著名的教授希尔说:“造就人类的成就,除了能力外,还有一种催化剂,就是态度。当我们的态度正确时,能力便能发挥到极致,自然也就有好成绩出现。”根据现有的文献数据表明,现在的中小学生在经历学习热情高涨后,进入了一个停滞期,甚至有些同学发现自己努力学习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信心有所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也在下降。此外,由于各个学科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学生自认为比较难的课程则出现畏难的情绪,对于困难没有全力进取的勇气,面对挫折没有知难而上的精神。 2.2 学习能力

对中小学学生而言,学习能力是与学校学习密切相关的一组能力。研究表明,能够一直全神贯注,紧跟老师思路的同学所占比例在8%-17%之内,而经常开小差,甚至不听课的学生占多数。同时,接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未想过突破学科瓶颈,学习能力很差,缺乏主动性,在学习上急需教师的指导。但由于找老师相对困难,一半多的学生则会选择向同学求助,愿意向老师请求帮助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高。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课堂教学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上的运用学科,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与消极和病态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期望人们用美好的事物代替不幸和烦恼,鼓励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最终寻找到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jqub7qy9x5nd0e7n2yj9vfqx3d4pq0160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