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跨学科性。(2)系统性。(3)权变性。(4)实用性。(5)科学性。
3.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二强调独裁式管理。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分析法(4)实验法(5)心理测验法(6)情景模拟法
5.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缺点: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已受到了监视和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注意事项:1)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3)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4)观察者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工作有关容,并对工作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 6.访谈法的优点: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收集多方面资料;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3)无法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7.问卷法的优点:1)调查围广;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缺点:1)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3)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8.常用的心理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倾向性测验。
9.X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二,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三,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四,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五,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服自己的情感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10.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1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1、人是“社会人”2、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3、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4、建立新型的领导方式
12.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13.对“复杂人”假设的评价:“复杂人”假设和权变理论及其管理措施以人与
文档
实用
人之间及环境之间存在差异这一点为出发点,重点强调针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应灵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对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4.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容:(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2)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3)行为源于后天学习。(4)刺激影响行为。(评价):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15.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托尔曼的整体行为主义、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用(强化理论)。 16.驱力理论(赫尔)(驱力主要有两种:原始性驱力和继发性驱力)
17.行为的特征:(1)目的性(2)自主性(3)社会性(4)连续性(5)持久性(6)可塑性 18.认知阶段:(1)认知形成阶段,包括感觉和知觉两种心理活动。(2)认知发展阶段。通过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此过程。(记忆一般包括四个部分:识记、保持、回忆、认知。思维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19.意志活动的特点(1)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是自觉克服困难的活动。(3)是由一系列的随意活动实现的。
20.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
21.良好意志品质的表现:(1)坚毅性(2)果断性(3)自制性。
22.个性倾向性: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23.需要的特点:(1)指向性。(2)多样性。(3)层次性。(4)潜在性。(5)可变性(6)社会制约性。
24.动机的三种机能。(1)始发机能:动机是个体行为发生的直接动因。(2)选择机能:动机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使得行为朝着既定方向、预期目标前进。(3)强化机能:行为结果的好坏,会驱使动机重复出现或不再出现。 25.动机的特征:原始性、隐形及实践活动性
26.态度在工作中的功能①调整功能②自我保护③价值表现④知识
27.态度对行为的影响。(1)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3)态度影响忍耐力。(4)态度影响相容性。
28.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1)挑战性的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
29.知觉的种类:①空间知觉②时间知觉③运动知觉④错觉
30.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31.社会知觉的特征: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2)知觉过程的双向作用性3)信息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32.知觉过程: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及反应。
33.知觉的主观因素:(1)兴趣和爱好。(2)需要和动机。(3)知识和经验。(4)个性特征。
34.知觉对象的特征。(1)接近律(2)相似律(3)闭锁律(4)连续律
35.个性的特征包括:差异性、倾向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 36.凯利的三要素理论(1)特殊性(2)共同性(3)一惯性 37.罗特的控制理论(1)控者(2)外控者(3)控制源的影响
38.胆汁质:情感发生得很快而强烈,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具有外倾性。最突出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过程,多数是热情而性子急的人。 39.多血质:这种人热情活泼、机智灵敏、动作迅捷,其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都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文档
实用
40.黏液质:这种人待人处事心平气和,并且沉着冷静,很强的忍耐力,能较好地克制自己的情感冲动,较少发脾气。
41.抑郁质: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经常多愁善感,容易神经过敏。这类人观察问题比较深刻细腻,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 42.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实践、个体因素
43.五重性格特征:外向与向、情绪适应性、易相处性、谨慎程度、接受新经验的开放度。
44.性格的培养:1)建立正确的个性倾向系统(2)培养坚强的意志(3)形成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及自我执行)。
45.情绪的特征:(1)非自发性。(2)短暂性。(3)情绪是一种主观意识体验。(4)情绪会产生生理唤醒。
46.情绪的维度划分:情绪的种类、强度、情绪的频率和持久性
47.情绪的特征1非自发性2短暂性3是一种主观意识体验4会产生生理唤醒。 48.情绪之间的差异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给予划分:情绪的种类、情绪的强度、情绪的频率和持久性。
49.工作中的情绪管理1.情绪劳动2.情绪智力(萨罗威和梅伊尔)(1.自我意识2.自我管理3.自我激励4.感同身受5.社会技能)
50.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选聘员工、决策、创造力、激励、领导力、谈判 51.组织承诺的三因素:感情承诺、持续承诺、规承诺 52.组织公民行为的特点: (1)人们除了致力于实践组织的规定事项以外,还会经常主动自发地付出额外的心力,从事一些直接或间接有利于组织的事情。(2)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自我裁量的自动自发行为。(3)组织公民行为的出现与正式的报酬并不直接相关。(4)组织公民行为对于组织长期效能及成功运作有关键性作用。
53.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一,它是一种自愿的合作行为,能自觉维护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行,减少矛盾和冲突;二,它能使得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摆脱束缚,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之中;三,它能促进普通员工及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四,它能有效协调团队员工和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五,它能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六,它可以在无形中影响组织的绩效。
54.群体的作用。(1)完成组织任务。(2)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3)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4)协调人际关系。(5)促进成员间的相互激励。
55.角色:1、角色认同。2、角色直觉3、角色期待4、角色冲突 56.群体规的改进:①明确规容。②制定规剖析图。③进行改革
57.群体规的作用。(1)群体规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2)群体规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3)群体规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4)群体规具有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 58.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①把多数人的错误判断看成是正确的而表现出从众行为。②因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对结果没有把握而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心安。③虽然相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但又不愿标新立异,或担心打架冷眼相待,因此,表面上采取从众行为,心则保留自己的判断,当群体压力被解除时再讲出自己真正的看法。此种情况可称为权宜从众。
59.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①表面从众,心也接受②表面从众,心却拒绝③表面不从众,心却接受④表面不从众,心也拒绝 60.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1、群体压力抑制成员的独立性。2、群体的从众行为,
文档
实用
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的结论。
61.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1)自然凝聚力(2)工作凝聚力(3)领导者凝聚力(4)情感凝聚力
62.群体决策的优点。(1)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观点多样,信息和知识更全面。(2)决策更加化,更容易被组织接受。
63.头脑风暴法的优点:①可以帮助群体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②群体成员的参与性强。③有利于加深成员对问题理解的程度。④集中了集体的智慧,达到了相互启发的目的。缺点:①对主持者的要求高,主持者如果不善于引导讨论,可能会使讨论漫无边际。②主持者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参与讨论的机会较少。③讨论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受参与讨论者水平的限制。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来讨论。
64.名义小组法的优点:既有不受相互影响、独立创造的过程,又有一起讨论互动的作用,结合了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的优点。
65.德尔菲法的优点:与名义小组法相同,也可以避免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那些不利于提出创造性意见的影响。它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地点的灵活性。缺点:①由于步骤较多、耗时长,所以不适用那些需要马上得到结果的决策。②由于没有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互动,所以一般不会像群体讨论那样得到丰富的答案和方法。③德尔菲法强迫达成共识,这其中主持人的综合分析作用就很重要,所以主持人对各种观点的分析是否仔细将会影响最终的解决方案。 4、电子会议法优点:匿名、可靠、迅速。缺点:得到的信息不如面对面沟通得到的信息丰富。 66.群体决策的弊端:(1)其成员受到群体压力,往往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只是随声附和或保持沉默,这必定会遏制创造性,导致决策失误。(2)领导者可能由于“个性强”等与决策无关的原因而去压制讨论,降低成员的创造性,妨碍成员做出自己的贡献。(3)消耗时间太多,(4)掩盖个人责任。(5)易于变“是非之争”为“意气之争”。
67.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3)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68.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①价值观②共同的兴趣爱好③类似的经历和社会背景④性格、脾气一致⑤时间、空间相近⑥同年龄、同性别7工作条件、人事条件等相同
69.非正式群体的特点。(1)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 (2)非正式群体主要靠兴趣、情感、共同需要等情感因素来维持。(3)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4)非正式群体有强有力的群体规。(5)非正式群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6)非正式群体的部信息传递畅通、迅速。(7)非正式群体大多数具有自卫性和排他性,同时还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70.按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划分:(1)利益型(2)情感型(3)爱好型(4)信仰型(5)亲缘型 性质和作用划分(1)积极型(2)中间型 (3)消极型(4)破坏型
71.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1)正视并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3)注意做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
72.非正式群体的作用。积极作用:(1)弥补正式群体在满足需要上的不足。(2)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3)可以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强度的晴雨表。消极作用:(1)容易产生抵触情绪。(2)影响工作效率(3)容易传播谣言。(4)会产生破坏作用。
文档
实用
73.沟通的功能。(1)传递信息。(2)推进了解。3)控制行为。(4)协调关系。(5)帮助决策。
74.沟通过程构成要素分析。(1)发讯者(2)信息(3)编码 (4)媒介 (5)译码 (6)收讯者 (7)反馈
75.正式沟通的优点: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并且容易,所以重要的信息一般采用这种沟通方式。缺点:因为其对组织系统层层传递的依赖,不但传递比较慢,而且也不够灵活。
76.非正式沟通的特点。(1渠道具有灵活性、松散性、随意性。(2)容非正式化,更易表露出人的真实想法。(3)信息的真实性待定。(4)速度快、灵活自如。(5)信息的情感性强。(6)非正式沟通具有一定的派生性。7)非正式沟通有时具有个人目的性和非组织目标性。
77.非正式沟通网络类型:① 单串型② 饶舌型③ 集合型④ 随机型
78.单向沟通优点:信息传递速度比较快,能够保持信息传递的权威性。缺点: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比较差,很难把握沟通的实际效果,有时会使信息接收者产生抗拒心理。
79.双向沟通的优缺点:优点:信息传递有反馈环节,准确性有所提升;信息接收者拥有反馈意见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感,容易保持良好的气氛和人际关系,帮助沟通双方建立感情联系。(2)缺点:信息发出一方随时可能受到信息接收者的质疑、批评或挑剔,这会给信息发出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沟通较为费时,信息传递速度也较慢。
80.沟通障碍:1)空间结构设计2)当事人的可信度3)当事人的价值观和参照视角4)0行话5)过滤6)选择性知觉7)语言和情绪
81.有效沟通的特征:(1)准确性。(2)完整性。(3)信息沟通的及时性。 82.有效沟通的技能:(1)改善沟通环境(管理者应当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同时改善自身的风格和水平。另外根据具体的沟通事宜选择恰当的沟通场所,创造良好、适宜的沟通环境和氛围。以便进行无障碍沟通。)2)有效反馈(强调具体的行为、反馈要对事不对人、使反馈集中指向接收方和你的共同目标、准确把握反馈良机、确保理解、把消极反馈指向接收者可以控制的行为上。)3)有效授权(明确分工、指明授权权限的具体围、鼓励下属参与、通知他人授权已发生、建立反馈和控制机制)4)有效训导(用平静、客观和严肃的方式对待员工,明确、具体地指出问题所在,对事不对人,让员工述自己的观点,保持对讨论的适当 83.控制,对防类似错误达成共识)5)完善沟通网络。
84.跨文化沟通中的障碍及改进:文化差异、民族文化优越感、语言差异、非语言差异
85.网络时代的沟通特征。(1)扁平化的沟通流程。(2)透明化的沟通模式。(3)互动化的沟通活动。(4)沟通对象个性化。(5)沟通趋于电子化。
86.跨文化沟通的原则。(1)没有证实相似性之前,应先假定对方与你不同。(2)强调描述不是解释或者评价。(3)换位思考,在传递信息之前,先把自己置身于接收者的立场上。(4)假定你的理解正确,还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不要想当然。
87.跨文化沟通的技能。(1)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找到必要的切入点和共同点。(2)加强跨文化培训。(3)海外管理人员本土化。
88.团队的特征。(1)价值观共识化。(2)团队工作的主旨是委托和授权。(3)团队成员平等、信任、注重交流。(4)高素质的员工是关键。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