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1)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讽刺小说——吴敬梓——明代 B.《荷叶·母亲》——散文诗——冰心——谢婉莹 C.《蝉》——法布尔——昆虫学家——英国
D.《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司马光——史学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
B文学常识搭配正确。其它几项改为:A《儒林外史》——讽刺小说——吴敬梓——清代。C《蝉》——法布尔——昆虫学家——法国。D《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史学家。 2.对下列各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
A.守岛英雄王继才历时十余载,战胜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了家国重托。 修改:将“战胜”和“克服”位置对调。
B.为了防止贫困生辍学,教育部门作出了免除贫困生学杂费、书本费,并补助生活费。 修改:在“辍学”前添加“不”。
C.由于我国政府不断推出利好政策,使留学人员迎来了回国有用武之地的大好局面。 修改:删去“由于”或“使”。
D.60年来,作为国家电视事业排头兵的中央电视台谱写了新闻事业。 修改:在“新闻事业”后面添加“的壮丽篇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这句病因是缺少宾语,应该在句末添加“等举措”; 故选B。 二、名句名篇默写
3.经典诗文默写。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___,又弗如远甚。 (《邹忌讽齐王纳谏》)十年来革命大发展,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_____________。
(朱自清《春》)而现在,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答案】(1)天涯若比邻 (2)相见时难别亦难 (3)归雁入胡天 (4)独怆然而涕下 (5)当窗理云鬓 (6)天与云与山与水 (7)窥镜而自视 (8)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9)欣欣然张开了眼 (10)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解析】 【详解】
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怆”“鬓”“窥”“湾”等字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挤公交车的母亲 铁凝
①这里要说的是我母亲在乘公交车时的一些表现,但我首先须交代一下我母亲的职业。
②我母亲退休前是一名声乐教授。她对自己的职业是满意的,甚至可以说是热爱,因此她一开始有点不知道怎样面对退休。她喜欢和她的学生在一起,有时候也喜欢对学生发脾气。用我母亲的话说,她发脾气一般是由于学生练声时和处理一首歌时的“不认真”“笨”。不过在我看来,母亲对学生发脾气稍显那么点儿煞有介事,只觉得发脾气时的她不像教授,反倒更似一个使性子的孩童。但我观察母亲的学生,他们还是惧怕这位徐老师(我母亲姓徐)的。他们知道这正是徐老师在传授技艺时没有保留,没有私心的一种忘我表现,他们服她。可是我母亲退休了。
③我记得退休之后的母亲曾经很郑重地对我说过,让我最好别告诉我的熟人和同事她退休。我说退休了有什么不好,至少你不用每天挤公交车了,你不是常说怕挤车嘛,又累又乏又耗时。母亲冲我讪讪一笑,可那神情又分明叫人觉出她对于挤车的某种留恋。
④我母亲的工作和公共汽车关系密切,她一辈子乘公共汽车上下班。公共汽车连接了她的声乐事业,连接了她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所有活动,她生命的很多时光是在公共汽车上度过的。当然,公共汽车也使她几十年间饱受奔波之苦。我母亲就在长年的盼车、赶车、等车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上车的经验。不管人多么拥挤,她总能比较靠前地登上车去。她上了车,一边抢占座位一边告诉我,挤车时一定要溜边儿,尽可能贴近车身,这样你就能被堆在车门口的人们顺利地“拥”上车去。试想,一位年过六十的妇女,这是多么危险的行为啊!我的确亲眼见过母亲挤车时的危险动作:远远地看见车来了,她定会迎着车头冲上去。这时车速虽慢但并未停下,母亲便会贴车身极近地随车奔跑。当车终于停稳,她即能就近扒住车门一跃而上。她上去了,一边催促着仍在车下笨手笨脚的我,一边又有点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得意。她的表现也使我们母女乘公共汽车时总仿佛不是母女同道,而是我被母亲率领着上车。有时,她能够幸运地同时占住两个座位,而我又离她比较远时,她总是不顾进出站立顾客的白眼和我的尴尬,坚定不移地叫我的小名要我去坐。甚至有一次我因高烧几天不退乘公共汽车去医院时,母亲竟然还动员乘客给我让座。但那次她的
“动员”没有奏效,坐着的乘客并没有因为母亲声明我是个病人就给我让座。那时我站着,脸更红了,心中恼火着母亲的“多事”,并由近而远地回忆着她在汽车上的种种表现。当车子渐空,已有许多空位可坐时,我仍赌气似的站着,仿佛因为我母亲太看重座位,我便越要对空座位显出些不屑。
⑤近几年来,城市的公共交通逐渐得到化解,可我母亲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仍固执地使用她多年练就的上车法:即使车站只有我们两人。我不止一次提醒她不必这样,万一她被车刮倒了呢?万一她在奔跑中扭了腿脚呢?我知道我这提醒无用,因为我母亲下一次照旧。每逢这时我便有意离我母亲远远的,故意不和她站在或坐在一起。我遥望着我的母亲,看着她在找到座儿之后那么心满意足。我母亲也遥望着我,她张张嘴显然又要提醒我眼观六路留神座位,但我那拒绝的表情又让她生出些许胆怯。我遥望着母亲,遥望着她面对我的“胆怯”,忽然觉得母亲练就的所有“惊险动作”其实和我的童年、少年时代都有关联。在我童年、少年的印象里,母亲总是拥挤在各种各样的队伍里,盼望、等待、追赶……拥挤着别人也被别人拥挤着:年节时买猪肉、鸡蛋、粉条、豆腐的队伍,凭票证买月饼、火柴、洗衣粉的队伍,买定量食油和富强粉的队伍,买火车票长途汽车票的队伍……每一样物品在那个年月都是极其珍贵的,每一支队伍都可能因那珍贵物品的突然售完而宣告解散。我母亲这一代人就在这样的队伍里和这样的等待里,练就着常人不解的“本领”,而且欲罢不能。
⑥我渐渐开始释然:我理解了母亲因不能再领受挤车之苦而形成的那种失落心情,我知道等待、挤上..公共汽车其实早已是她声乐教学事业的一部分。她看重这个把家和事业连接在一起的环节,并且因此还乐意让她的孩子领受她在车上给予的“庇护”,就像从前岁月里,她曾为她的孩子、家人,无数次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拥挤在嘈杂的人群里,等待各种食品、日用品。
⑦不久之后,我母亲同时受聘于两所大学继续教授声乐。她显得很兴奋,因为她又可以和学生在一起了,又可以敲着键盘对学生发脾气了,她也可以继续她的挤车运动了。我不想再指责我母亲自造这种惊险,我知道有句老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⑧幸福,对于母亲来说,一定程度上源自对于“挤公交车”的爱好。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的母亲乘坐公交车有哪些表现。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当车终于停稳,她即能就近扒住车门一跃而上。她上去了,一边催促着仍在车下笨手笨脚的我,一边又有点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得意。
3.请根据第⑤段划线句子内容,结合上下文语境,用第一人称描述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 4.第②③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对于文章中的母亲的形象,有人认为她充满小市民的庸俗,而且破坏社会秩序,这个人物形象不符合当代的社会价值观,太过时了。对此观点,你作何评价?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谈谈你理由。 【答案】1.①母亲冒着危险挤上公交车;②母亲占两个座位并固执地让我去坐;③母亲动员乘客给生病的我让座;④母亲提醒我去占座,但害怕被我拒绝。
2.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扒住车门”“一跃而上”表现了母亲上车动作的麻利;“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