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4学年中考生物一模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B.苔藓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常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苔藓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 D.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离不开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产生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据此解答。 【详解】
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自养,故A正确。
B.苔藓植物的叶只由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所以苔藓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常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B正确。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产生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为新的个体,故C错误。
D.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没有种子,都是用孢子进行繁殖的,其生殖离不开水的限制,所以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离不开水,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如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图解,请仔细观察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黏膜,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病菌 C.甲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答案】B
B.乙是杀菌物质,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 D.乙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解析】
甲图表示黏膜纤毛的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乙图表示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甲图所示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病菌,A正确;乙图所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不是杀菌物质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B错误;甲图所示粘膜上的纤毛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正确;乙图所示吞噬细胞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正确。
3.据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
对于刚刚失去幼崽的猫,把小狗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4.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的是( ) A.人体内的杀菌物质 C.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资,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详解】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 D.皮肤和黏膜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A不正确; B、血液的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B不正确; C、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C不正确; D、皮肤和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D正确. 【点睛】
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
5.下列对几种植物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钱的假根短而细,茎、叶内分化出输导组织, B.黑藻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C.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 D.桫椤是国家一级保护的裸子植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 【详解】
A. 地钱属于苔藓植物,它的假根短而细,有茎、叶内的分化,无输导组织,A错误。 B. 黑藻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B正确。
C. 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 属于蕨类植物,产生孢子,C错误。
D. 桫椤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是国家一级保护的蕨类植物,D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6.正常情况下,人类某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2条+X B.22 条+Y
C.22条+X或22条+Y D.22条+X和22条+Y 【答案】C
【解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
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条+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条+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精子内的染色体数目是22条+Y或22条+X。遗传图解如图:
。
7.眼和耳都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A.虹膜和鼓膜 B.晶状体和半规管 C.视网膜和耳蜗 D.视神经和位听神经 【答案】C 【解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
【学科网考点定位】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眼球和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各结构的功能是重要的考点,要用心学习和理解。
8.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某同学对光后在目镜中看不到白亮的视野,你认为采取下列哪项措施是最无效的?( )
A.转动遮光器 B.转动转换器 C.转动目镜 D.调整反光镜的位置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 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 【详解】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A不符合题意;
转动转换器能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还能更换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换用低倍镜视野变亮,B不符合题意; 转动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不变,不能改变视野亮度,C符合题意; 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使光线汇聚,视野变亮,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能改变视野光线强弱的结构有反光镜、遮光器和物镜。 9.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病毒、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细菌和真菌存在,人和动植物就会生病 B.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生殖方式是分裂繁殖 C.真菌细胞内有叶绿体,其营养方式为自养 D.病毒和细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
A.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A错误。
B.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十分微小,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进行分裂生殖,B正确。 C.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营养方式异养,C错误。
D.细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不是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营养等知识。 10.下列关于实验或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需要用到载玻片 B.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叩击的部位是大腿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