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基因工程 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 第1课时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工具知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课时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工具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诞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工具酶和载体的发现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 C.遗传密码的破译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D.基因工程必须在同物种间进行

解析:选D。基因工程可在不同物种间进行,它可打破生殖隔离的界限,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

知识点二 基因工程的工具

2.下面是3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分子的识别序列和剪切位点图(箭头表示切点,切出的断面为黏性末端)。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限制酶1:GATC 限制酶2:CCCGGG 限制酶3:GGATCC

A.不同的限制酶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B.限制酶2和3识别的序列都包含6个碱基对 C.限制酶1和酶3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

D.能够识别和切割RNA分子内一小段核苷酸序列的酶只有限制酶2

解析:选D。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A项正确;据图可知,限制酶2和3识别的序列分别是CCCGGG和GGATCC,均为6个碱基对,故B项正确;限制酶1和酶3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均为GATC,C项正确;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因此三种限制酶均不能识别和切割RNA中核糖核苷酸序列,故D项错误。

3.对DNA连接酶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碱基、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化学键连接起来 B.在基因工程中只作用于一个切口处的两个黏性末端 C.用于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间形成氢键 D.与DNA聚合酶作用的部位相同,作用对象不同

1

↓↓

解析:选D。DNA连接酶作用部位为磷酸二酯键,在基因工程中作用于两个切口的黏性末端,DNA聚合酶也是作用于磷酸二酯键,作用对象为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下图表示某种质粒和人的胰岛素基因,其中a表示标记基因,b表示胰岛素基因,E1表示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现用该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质粒和胰岛素基因,后用DNA连接酶连接切割后的质粒和胰岛素基因,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答案:C

5.如图为重组质粒形成示意图。将此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然后将大肠杆菌放在四种培养基中培养:a——无抗生素的培养基,b——含四环素的培养基,c——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d——含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生长的是( )

A.a C.a和b

B.a和c D.b和c

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的生长激素基因插入到抗四环素基因中,导致抗四环素基因结构被破坏,无法表达,重组质粒只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能够表达,导入此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只能够在无抗生素或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不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6.下图表示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对DNA进行切割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2

(1)图中甲和乙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coRⅠ、HpaⅠ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甲和乙经过相应操作均形成两个片段,切口的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甲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点是______之间,乙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点是________之间。

(4)由图解可以看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甲中G碱基发生基因突变,可能发生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解可以看出,甲和乙代表的是不同的DNA片段,在相应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HpaⅠ)的作用下,在特定的位点被切割成两部分。前者是在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分别切开,形成的末端是黏性末端;后者是在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形成的末端是平口末端。

答案:(1)有特殊脱氧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 (2)两种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黏性末端 平口末端 G、A A、T (4)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从特定的位点将DNA分子切割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识别切割位点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 D.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

解析:选D。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目的性强)和重新组合(基因重组),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因产物对人类都有益。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2.下列四条DNA片段,可以由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而成的是( )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3

解析:选D。只有②和④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是互补的,可能是由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而成的。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

A.解旋酶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连接酶 D.RNA聚合酶

解析:选C。解旋酶是在DNA复制时要用的酶,A错误;DNA连接酶是用来连接目的基因与质粒的工具酶,B错误;检测过程中必须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正确;RNA聚合酶是转录过程用的酶,D错误。

4.PU和GATA可以识别基因的特定序列,继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PU和GATA的结构更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限制酶 C.淀粉酶

B.蛋白酶 D.DNA连接酶

解析:选A。由于PU和GATA可以识别基因的特定序列,从这方面来分析,其结构应该接近限制酶,因为限制酶也能识别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故A正确。

5.下列各选项中,a、b、c、d代表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a—质粒RNA C.c—限制酶

B.b—DNA连接酶 D.d—外源基因

解析:选D。a代表质粒DNA,故A错误;b代表限制酶,故B错误;c代表DNA连接酶,故C错误;d代表外源基因,即目的基因,故D正确。

6.如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解析:选C。图示中①表示该酶切割DNA分子双链产生黏性末端的过程,用到的酶是限

4

制性核酸内切酶,②是黏性末端连接的过程,用到的酶是DNA连接酶,③是DNA分子解旋的过程,要用解旋酶,④是DNA分子复制时子链的形成过程,需要DNA聚合酶。

7.下列不可作为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的是( ) A.抗性基因 B.发光基因

C.产物具有颜色反应的基因 D.贮藏蛋白的基因

解析:选D。标记基因的作用是方便之后的筛选,所以标记基因一定要有一定的鉴别筛选能力,比如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加入对应抗生素杀死未成功转化的细胞,而发光基因和有颜色反应的基因,也可以通过其发光或产生某种颜色的反应,筛选转化成功的细胞,但是贮藏蛋白的基因,无法设计简便的实验对转化的成功与否进行检测,故不能作为基因工程的标记基因,故选D。

8.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解析:选C。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解旋酶能使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解开,氢键断裂,所以①处是解旋酶作用部位,②处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部位,③处是DNA连接酶作用部位。

9.针对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限制酶将a处切断,一定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

5

2024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基因工程 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 第1课时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工具知能

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工具[随堂检测]知识点一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诞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工具酶和载体的发现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C.遗传密码的破译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D.基因工程必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jn0c14a4l6zh7s4eqk6667gj1yjjc01cg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