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文章从大学生学习的角度探究了如何走出教育困惑。
标签:激发 大学生 学习动力
目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大学生学习的角度探究了如何走出教育困惑。大学生是《概论》教学中“学”的主体,他们对“概论”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对《概论》知识的学习是否具有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即是否具有一种内在的动力。
大学生学习《概论》的动力现状
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运用非智力因素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力量,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内部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推动其学习的一种力量,它以动机为核心,包括学习目的、兴趣、自觉性、努力程度、对课程的认可度等主要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目的的功利性色彩较浓,主要是修满学分,顺利畢业,提高社会地位和谋求个人职业发展,说明学习是为了满足自我提高和社会归宿的需要。对《概论》课程本身无直接兴趣,主要考虑教师的讲授水平和课程对其他方面的影响。“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是许多大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学习不够努力、自我控制力差、被动学习、心态浮躁、浪费时间的现象大量存在。
外在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环境、压力或激励因素等诱发的一种学习动力,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激励作用(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激励)。据调查,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学生中能“经常”或“有时考虑前途”的高达89.25%。对职业的充分关注、讲究学习的实用性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之一。
这种现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这门课程的育人目的就很难达到。教育者要采取措施对其加强引导和教育,增强其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缺乏或弱化的原因
(一)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
首先,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