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职课程研究综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职课程研究综述

我国的高职教育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二十连年来对高职课程的研究从未中断。专门是进入21世纪后,高职课程的研究功效加倍丰硕和多样化。本文以1994年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功效为样本进行综述。

一、高职课程研究的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上海、广东、北京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始举办高职,当时的高职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短期职业大学和技术专科学校。但社会各界包括教育界对高职教育的特征、定位、性质等尚有异议。因此,高职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高职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受此影响,课程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关于高职课程的特征、课程的目标等思辨性内容,文章数量不多,散见于一些期刊,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从1994年到1999年以“高职课程”关键词搜索只出现59篇相关论文。以专题形式系统论述国内外高职课程与教学的专著很少,大多是在高职教育的主题下作为一个子问题予以阐述,如薛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李宗尧的《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朱文富的《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马早明的《亚洲四小龙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和黄关从的《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CTM的实验与研究》等。

(二)发展阶段

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实行超常规发展的战略,新建院校和扩招的增量部分主要是高职教育。同时,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正式全面启动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使高职教育的发展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各省市相继成立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和职业教育研究所,重点高校开始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点,成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这段时期,高职课程研究的焦点主要汇聚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工学结合”“合作教育”等内容。同时,以专题形式系统论述高职课程与教学的专著也开始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以及高教出版社联合编写的系列丛书:《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和《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集中反映了这一阶段高职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成果。

(三)深入阶段

自2005年以来,由于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职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教育部、财政部又联合启动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高职课程研究的焦点问题发生了重大转变,即转向了对高职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深度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课程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都必须借助“课程”这一平台才能实现。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工作本位的教学模式成为这一时期高职课程研究的两个主要热点。

二、高职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特征

显然,对高职课程特征在不同价值观下的解读,会影响到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以及实施与评价。黄克孝将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归纳为课程目标的定向性、课程内容的职业导向性、课程模式的多样性和课程运行的昂贵性。姜大源将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归纳为定向性、应用性和整体性。张家祥、钱景舫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是职业定向性、实用性、实践性和灵活性。雷正光认为,高职课程具有六大特征,即高等性、职业性、能力性、适应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吕鑫祥认为,当代高职课程呈现七大特征变化:课程目标由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能力内涵由任务能力转换为整合能力;知识技能结构具有应变综合和创新特征;专业技能的内涵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结合,侧重于创造性智力技能;加强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课程体系遵循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原则。王荃认为,高职课程具有四大特征,即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灵活性、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与实施、课程体系的超前性、课程体系的职业功能性。杨念认为,高职课程具有四个特征,即课程开发着眼于特定的职业内涵、课程实施着眼于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课程管理着眼于课程结构的优化和从业素质的提高、课程评价着眼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有些美国职业教育研究者将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归纳为定向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目标

关于高职课程目标的争议体现了课程目标在能力本位和综合本位之间的钟摆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要求。吕鑫祥认为,当代高职课程的目标由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课程目标的宽度大大扩展,不仅超越职业岗位关注到行业与职业

高职课程研究综述

高职课程研究综述我国的高职教育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二十连年来对高职课程的研究从未中断。专门是进入21世纪后,高职课程的研究功效加倍丰硕和多样化。本文以1994年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功效为样本进行综述。一、高职课程研究的三个阶段(一)初始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上海、广东、北京等沿海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jhr160fig565jb3urou8mpoj7oc3w00zl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