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模式的教学体系分析
一、研究背景:跨学科的STEAM教育模式理论
STEA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简称,它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提出的教育战略,重点旨在打破学科领域边界,培养学生超越学科限制的科技、理工、人文、艺术综合素养。STEAM 教育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为美国、韩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所接受。STEAM 教育以项目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这是在STEM 教育基础上延伸的新教育模式,是技术与工程教育和艺术人文教育的融合,旨在推动技术驱动的教学创新。
目前STEAM教育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劳动力水平提升的热点课题。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浪潮中,STEAM 学习的崛起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STEAM 教育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技术增强性等特征。STEAM 教育以整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和过程,强调解决真实问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倡导“做”中“学”;强调创新与创造力培养,注重知识的跨学科迁徙及其与学习者之间的关联。
二、基于STEAM教育模式的教学体系六要素分析 1.一个目标:坚持一个教学理念――培养STEAM素养。学生
拥有超越学科限制的科技、理工、人文、艺术综合素养,是创新创造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培养教学体系中倡导师生共同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STEAM素养。
2.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体系的两大主体。要完成“培养STEAM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首先需要做到“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3.三种教学方法:首先是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认为学生能够在互相协作完成一个特定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进行学习,常常以一个持续几周乃至一学期的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分组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进行学习,项目学习法并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是体验式教学法,这种方法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进而创造知识的过程,通常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进行社会实践。第三是服务式教学法,该方法重在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和需要相结合,是将项目教学法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服务式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既懂得运用批判思维,又懂得主动参与社会进程的精神。
4.四类课程 :课程体系是构建一个教学体系的框架,每一门课程都是框架上的节点。面向STEAM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目前中国高校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通过新生研讨课、教师模改课程、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在打通第一课
堂教学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实践教学、第四课堂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完成。
5.五个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教学工作的指?]棒,它为师生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基于STEAM教育的教学体系的设计,需要调整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匹配STAEM教育需求,侧重评估学生的跨学科的思维品质、创意想法的实现能力、设计创造的技艺水准。为此需要对如下五个评价指标综合考量:成果评价、过程评价、“社交”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自评。其中社交评价是指关注学生在朋辈、共享的人际交往、社会参与、成果推广、广告宣传方面的能力。
6.六大支撑:第一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能够拓宽师生的视野,在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能够在创意、创造、创新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资源、更丰富的灵感和更具有吸引力的机会。第二是需要技术专家支持。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创业往往会无疾而终。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前沿技术专家顾问团队,是保证创客教育接地气、有实效的基础条件。第三是需要跨部门协同。面向STEAM教育的教学,需要调动校内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建立高校创客文化。第四应该有业界导师参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基础,业界导师的把脉与指引必不可少。第五是建立专业师资团队。基于STEAM教育的教学体系需要借助学院的师资优势,组建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形成教师团队,由此可以构建教学体系的核心竞争力。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