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周末练习题(答案详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二、知识结构

含义: 特点:

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求索真理的历程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 4、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真理的含义

客观性: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的特点

具体性: 条件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判断改错。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1

4、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6、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7、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8、获得真理是人类认识的根本目的。

9、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

四、重点知识探究: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选做题

[2011山东文综]“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2

A组: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2、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核算GDP时,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这是人们在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选择。为此,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这表明( )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 )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5、面对各界对曹操墓真伪的不休争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以期通过检测这些男性的Y染色体类型并进行归类,然后借助序列比对的方式,推测曹操应有的Y染色体特征,用DNA技术来解答曹操墓真伪之问。这体现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D.规律具有客观性

6、我国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概念,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B.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D.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7、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

3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8、《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 )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组:

9、(2011课标)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图)讽刺了一些人( )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④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2010课标全国)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2009山东文综)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2011江苏单科)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4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D、③④

B、①④ C.②③

13、(20ll课标)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10全国I)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二、材料题

15、(2011·北京东城区模拟)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工作,是根据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茵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目前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滞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治愈多种疾病,但出现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进一步了解核糖体,有助于研制出疗效更好的抗生素。

3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科学实验,使用了X射线结晶学的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扫清了目前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并弄清了一些细菌的抗药机制。如今已被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了挽救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5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周末练习题(答案详析)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二、知识结构含义:特点: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求索真理的历程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4、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真理的含义客观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特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jfcd33peq7wp9920czo7b3ef97x1a0102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