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
题型及分数分布 单选题(10分)、多选题(20分)、填空题(5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20分)
第一章 导论
1.宏观劳动力配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
(2)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P2
2.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的特殊性有哪些? (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2)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的配置,从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公的角度研究其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定生产;
(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 (4)社会性; (5)经济性;
(6)变动性与相对稳定性。P4-5
3.系统: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第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P6
4、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 (2)整体性; (3)定量性; (4)最优化。P6
5.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方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前提变了,行为也随之变了。P7
6.规范分析方法:用一定的价值马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效率高低,它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P7
7.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通过何种方式或机制将社会劳动力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
(2)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抽需要的劳动量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劳动力的社会分工问题。 (3)研究劳动力在不同的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方式,即研究市场机制是如何作用于劳动力的配置,也是劳动力配置系统极为重要的内容。
(4)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时期,劳动力配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5)研究城乡间劳动力流动机制及其特点。
(6)研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配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P7-8
第二章 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 1.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一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P9
2.劳动力资源:也称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P10
3.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能动性;
(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 (3)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两重性; (4)具有时效性。P10-11
4.资源配置:就是社会如何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或依靠某种机制,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地区以及企业,使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达到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目的。P12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按重要性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现实需要。P15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和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关键在于劳动力的个个所有,其重要原因在于:
(1)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基本要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过程。因此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对于提高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2)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前提; (3)劳动力的个人所有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P17-18
7.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多,但是可以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大类:物质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P21
8.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物质技术因素主要有: (1)劳动手段; (2)能源; (3)劳动对象; (4)生产工艺;
(5)生产力布局。P21
9.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 (1)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 (2)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3)劳动组织; (4)劳动条件;
(5)劳动者的生活条件。P21-22
10.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制度作为研究的对象,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的联系; (2)制度具有“公共品”的特点;
(3)制度与组织不同,制度是一种规则,而组织是参与这种规则活动的角色。P23-24 11.产权结构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排他性、可转让性和强制性。P25
12.目前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P27
13.判断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标准: (1)劳动力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2)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是否得到节约; (3)自然资源是否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利用; (4)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 (5)劳动生产率是否得到提高。P29
第三章 我国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变革
1.传统体制下人力资源“统包统配”的配置方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如下: (1)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 (2)单一化的企业用工形式。 (3)对劳动力的统一调配和调剂。 (4)低工资、高福利的僵化工资制度; (5)劳动力配置的城乡分割; (6)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的自由;
(7)农村劳动力被户籍制度束缚在土地上,不能够自由流动。P31—32 2.传统的劳动力配置方式通过哪些制度来实现计划配置的? (1)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 (2)统包统配制度。P33-34
3.传统体制下调配劳动力的形式有成套调配、成批调配、零星调配、临时借调等。P33 4.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是: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在职的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和调动的制度。P33
5.统包统配制度:是对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由国家统一进行安置的劳动制度。P34 6.传统劳动力配置方式的弊端:
(1)导致用人单位人浮于事和企业富余人员的产生; (2)劳动效率低下。
(3)阻碍了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P37 7.劳动力计划配置的特点有: (1)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
(2)劳动力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由计划部门统一安排,企业和个人都没有权利进行分配;
(3)工资不能起到调节供求关系的作用,只是与粮食、布匹等票证配合使用作为取得消费品的凭证。P38
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的特征: (1)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结构; (2)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 (3)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 (4)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
(5)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P42-45
9.我国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存在的原因
(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劳动力退出障碍互为因果; (2)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刚性;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
(4)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失衡。P45-47 10.劳动力市场的三大要素——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价格之间的运行和相互作用,发挥着对劳动力进行宏观和微观配置的作用。P49
11.国有部门企业表现出与其体制的固有特点相适应的内部职工群体的共同品质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
(1)职工工作岗位相对长期固定但职工专业技能差,业务能力主要来自连续的经验积累,因而工作年限一直是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