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获机械简介
1.1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棉花单产、总产和品质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棉花已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由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大、收获期相对集中,因而对采棉工的需求量大。据统计,近两三年,每年由内地前往新疆采收棉花的农民工达到了70~80万人。随着内地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愿意来新疆采收棉花的人员越来越少,棉花采收劳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新疆棉花产业规模化发展。此外,棉花人工采收劳力的严重不足导致采收费用越来越高。同时,大量民工的进入也给新疆交通、教育、医疗、治安等带来诸多问题。“拾花难”成为阻碍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目前,新疆大力推广实施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中,棉田耕整、播种、中耕施肥、植保、灌溉等环节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而我国自行研制和从国外引进的一些采棉机因价格较高,农民负担不起,未能普遍推广使用。因此,棉花机械化采收已成为制约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疆棉花生产迫切需要摆脱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全面推行棉花机械采收势在必行。随着棉花机械采收面积的不断扩大,对采棉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采棉机械设备一次性投资过大,据调查:一台国产采棉机的最低售价为人民币130万元,进口6行采棉机批量购进美方目前最低价为30万美元;一个棉花种植面积在8万亩的中型植棉团场若完全采用机械采收,至少需要16~20台采棉机,仅此一项需要购置费4000余万元。此外,每台采棉机需要配套4辆40立方米专用籽棉田间转运车,再加上配套的机采棉籽棉清理、烘干、轧花等加工设备,还需要资金2000~3000万元。投入巨大和投资回收期长,使得许多团场无力承担,望而却步。
梳齿式采棉机与摘锭式采棉机出现于同一时期,由于棉花清理加工技术的滞后,导致梳指式采棉机发展缓慢,在采棉机市场渐渐以摘锭式采棉机为主。随着我国棉花清理加工技术的发展,已在大中型商品棉基地建立了棉花清理加工中
心,棉花清理技术已比较成熟,2006年以阿根廷Dolbi农机公司成功研发梳指式采棉机有力论证了梳指式采棉机的可行性。
因此引进、消化吸收、开发新型梳齿式采棉机对提高我国棉花收获机械化生产水平,变产品优势为市场优势,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带动植棉生产技术进步,同时对稳定繁荣新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棉花机械采收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国外棉花机械采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924年由苏联人保罗霍甫斯切柯夫研制出了第一台棉花收获机,在之后的十几年中由苏联的科学工作者、发明家、设计师、以及生产者研制出了10多种棉花收获机。通过试验垂直摘定式采棉机获得了最为满意的结果。因此,经过改进提高,1948年垂直摘定式采棉机开始投入生产,牌号为CXM-48.到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拥有采棉机3.3万台,棉花机械化采收程度高达70%。
美国从1850年9月研制第一台采棉机,1942年开始批量生产采棉机,并以水平摘锭式采棉机为主。截止到1999年已拥有采棉机5万台左右。1953年机械收获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5%,1969年后,由于清花设备的不断完善,60%实现机械采收。20世纪70年代初棉花生产种植及采收实现全盘机械化。美国原有采棉机制造公司10多家,通过竞争目前只有迪尔公司和凯斯两家主要生产采棉机。
目前采棉机在生产中应用比较成熟是前苏联的垂直摘锭自走式采棉机和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凯斯公司生产的水平摘锭自走式采棉机。其中水平摘锭式采
棉机应用地域较广,覆盖了美国、澳洲、巴西及以色列等世界主要产棉区,垂直摘锭式采棉机仅在前苏联棉区应用。两种采棉机在技术水平上有一定差距,水平摘锭式采棉机以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强、作业性能好,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梳齿式采棉机是近两年在南美国家阿根廷研发的一种新型采棉机,与70~80马力拖拉机配套作业。它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采收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作业效率每天可达到100~120亩。目前阿根廷生产梳式采棉机的主要公司是DOLB公司和STRONG ENERGYS.A公司,这两个公司生产的梳式采棉机结构和性能有一定差别,其中STRONG ENERGYS.A公司产品要优越些。主要在阿根廷本国进行使用,还出口到巴西、乌拉圭、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1.2.2国内棉花机械采收技术发展现状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农业部就为新疆军垦农场引进了50余台原苏联生产的垂直摘锭式自走采棉机,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水平和采棉机作业性能的制约,没有推广应用。1996年以来,兵团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了机采棉试验示范研究工作,在7项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机采棉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2000年,兵团立项实施机采棉推广项目,10年来共引进采棉机315台,建成机采棉加工生产线36条,棉花机械化采收面积累计达到200多万亩,有效缓解了采摘期劳动力不足的矛盾,降低了棉花综合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02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贵航集团和兵团农八师协作攻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