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流表选择0~0.6A,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已经选择下面接线柱,上面任意选择一个接线柱,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所以,电流表的“0.6”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C(或D)相连,电压表的“-”接线柱与灯泡左端相连.如图:
(2)若小雷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灯L1几乎不发光,移动滑片P也不能改变灯的亮度。原因是他把滑动变阻器的下面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此时电阻最大,所以灯L1几乎不发光; (3)①闭合开关,要使灯L1发光,滑动变阻器阻值应变小,滑片P向A端移动; ②根据表中信息得:遗漏的物理量和单位是:电流/A;
(4)从实验1→实验2→实验3,灯泡越来越亮,灯泡实际功率越大.
(5)L1的额定功率为2.5V,电压表选择0~3V量程.L2的额定功率为 3.8V,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所以L2替换L1,需要更换电压表量程.
(6)①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灯泡在不同电压下,温度不同,灯丝中电阻不同,计算平均值代表灯丝电阻无意义,小刘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②把灯L1换成定值电阻后,因定值电阻阻值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故说法正确. 26.如图所示是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策测力计水平________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________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他应该选择________ (3)如果选择甲和丙两幅图,则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4)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解析: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甲、乙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控制变量法 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可知,本题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
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注意控制的变量和改变的量,得出影响因素。 【详解】
(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这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拉力;
(2)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应选择甲、乙两次实验;
(3)对比甲、丙两图其压力大小相等,但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结果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所以该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综合以上两次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六、综合题
27.小明同学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________的而形成的虚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选填“C”、“D”、“E”或“F”)点.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选填“B”、“C”、“D”、“E”或“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小明同学用照相机给虾拍照,则虾经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到屏幕上的虾头朝上.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 A.2cm B.7cm C.9cm D.10cm. 解析:折射 E C 缩小 下 B 【解析】 【详解】
(1)由光的折射现象知道,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真正的虾在水中更深的位置,即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B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即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①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是相互倒立的,所以,当看到屏幕上的虾头朝上时,胶片上虾的头部应该在下方;
②由于投影仪的原理是:物距大于f小于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8cm<2f,即4cm<f<8cm,故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有解析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声波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A错; B.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00000k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所以B错; C.金子是反射光的,所以金子不是光源,C错; D.所有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所以D正确; 应选D.
2.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 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 D.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
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 故选A。
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是过程量,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不能说含有热量,A错; B.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具有内能,B错; C.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正确;
D.对物体做功时,同时物体也可能放出热量,故温度可能不变,不一定升高,D错.
4.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现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1)若m1>m1,则F1一定小于F1 (1)若m1=m1,则F1一定大于F1 (3)若V1=V1,则F1一定小于F1 (4)若V1>V1,则F1一定大于F1.
B.0℃的冰没有内能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A.(1)(3) 解析:C 【解析】
B.(1)(4) C.(1)(3) D.(1)(4)
①苹果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即F1=G1; 而梨子沉底,说明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即F1 若m1>m1,即G1>G1,则苹果的浮力一定大于梨子的浮力,即F1一定大于F1,故①错误; ②根据①的分析可知,若m1=m1,即G1=G1,则F1一定大于F1,故②正确; ③若V1=V1,因为苹果有部分跳出水面,所以水面下的部分小,根据F浮??水gV排知苹果受到的浮力小, 即F1一定小于F1,故③正确; ④若V1>V1,又因为苹果有部分跳出水面,所以不能比较两者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则不能比较浮力的大小,故④错误; 故C正确. 点睛:本题体现了求浮力的两个最常用的方法,即一是根据浮沉条件判断浮力,二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注意练习,熟练掌握. 5.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海波( ) A.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解析:B 【解析】 【详解】 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的是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海波会从水中吸收热量,能使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又因为海波在凝固过程中会放热且温度不变,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故选B. 6. “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解析:D 【解析】 【详解】 要使几位同学进入取景框内,需增大照相机与同学的距离,则照相机应向后移,此时像变小,像距变小,镜头应向后缩. 7.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解析:A 【解析】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