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调研文章
作为研究室主任出身的我,对检察理论研究和调研工作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检察理论研究和调研工作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论素养、办案水平,而且已成为我日常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检察理论研究和调研工作也使我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使我的检察职业生涯变得丰富和精彩。从检二十三年来,我先后发表法学论文和调研文章40余篇,其中获国家、省、市级奖10篇(次),入选全国性学术研讨会4篇;主持省、市级检察研究课题4个,出版专著1本。调研成果分别被《检察理论研究集粹》、《中国检察》、《人民检察》、《检察日报》、《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等收录刊载,有的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结合自己的一些感悟,就如何写好调研文章,与大家交流几点体会。应当说,写调研文章不难,难的是写出高质量、有理论参考价值或者实践指导意义的调研文章,需要精心选题、缜密思维和论证(写出提纲)、大量收集资料并开展适度调研(掌握翔实资料特别是第一手材料,甄别选题价值)、文字材料组织(初稿、修改、加工、整理)、定稿。在上述诸多环节和步骤中,我个人认为选题一步至关重要,选好题、选准题、选适合自己的题有时比真正动手写作还要费神、费时、费力;其次是构思,如何做到构思新颖、独特,内容切题、合体,层次清晰、合理,最考量作者的功底和能力;再次是写作,文章不在大小,而在质量;最后是提升,要用市级、省级、国家级甚至是核心期刊的标准和规格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并不断修改、充实、完善,提升作品的品味和档次。
一、如何选题?
我的感受是:一靠工作积累,二靠书本启发,三靠思维联想。应该说,法律类调研文章相较而言很死、灵活性不大,不可能突破现行法律制度、法理精神、法律规范选题,这一特点决定了靠工作积累(包括学习积累)的选题占第一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特别是办案中多积累、多总结、多留心、多捕捉,从中发现和选出一些可供分析、可以论证、可作比较、可以交流的课题来。调研选题要面向基层,面向实践,在这一点上没有别的捷径可走。我个人的大量调研文章就是来自于工作和办案实践的真实感悟和真切理解。六年的民行工作,我写出了像《对民事检察制度若干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再论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完善》、《民事行政抗诉权与审判权的冲突及其选择》等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并获奖的调研文章,并成就了我的第一次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之梦;四年的研究室工作,我写出了如《检察机关刑事赔偿实务问题探讨》、《检察机关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对策探讨》、《改进和加强检委会工作之我见——对玉溪两级检察机关检委会工作的专题调研》等优秀调研文章,并促成了我的第二次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之行;十三年的公诉工作,我写出了《对当前公诉工作的几点思考》、《死缓制度的适用与执行标准探析——以故意杀人罪为视角》、《关于出庭公诉工作的四点主张》等精品文章,并最终出版了首部个人法律专著《公诉意见书写作与优秀范例研究》。二靠书本启发。书本是永远的老师。个人的思维毕竟有限,个人的实践也有限,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目光会更深远、
思路会更开阔。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之余多看书、看好书、看新书,通过别人的挖掘、提炼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开启我们的心智,从而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题材。我所撰写的《公正执法是检察权的灵魂》、《秦朝“吏治”的现实借鉴》、《由法院、法官引发的思考——读贺卫方的〈司法的理念与制度〉有感》等文章就是书本启发而来。三是思维联想——即灵感。我个人很相信灵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灵感,写文章也不例外。很多新颖、灵活、出奇制胜的文章就是灵光一现的奇思妙想。有的文章苦思冥想无从下笔,有了灵感就能一气呵成。灵感并非神奇,灵感有时就是一个大胆的假设或者是一种超常的思维。作出别人不敢作出的合理假设,打破常规思维或者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就会有灵感。比如,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但未赋予死刑犯选择执行方法的权利。你作一个大胆的假设,赋予“死刑犯可以选择执行方法”。建议立法增加这一“温情条款”,就可能写出一篇新颖的小论文。又如,学习十七大报告,你会发现一个词不仅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语境和内涵也较为丰富,这就是公平正义。由公平正义很容易联想到司法公正,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论题。
二、如何构思?
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必然有其取胜之处,或者说有其独到的地方。我始终认为,有特色的文章、有自己东西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在构思上多费心思、下足功夫:一是立意新。主题新颖,论点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