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地理22《地月系》教案(中图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月球——地球的伙伴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月球概况——月球的基本物理参数、缺乏大气层的月球环境、月球运动特征。 与月球有关的自然现象——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潮汐。 2.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围绕“人地关系”的核心展开阐述,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故谈“月”最终是为说“地”。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月球的基本环境特征,简要阐述日食、月食和潮汐等自然现象;说出月球对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能运用“月相成因示意”图说出月相变化规律。

2.在观察月相活动中,获得情感、认知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培养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精神。 3.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

【设计思想】教学立足于谈“月”说“地”,知识目标设计关注“月”与“地”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月相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四、教学安排 共2课时。

1.课题的引入、知识的铺垫、月相实地观察作业的布置。(1课时) 2.学生进行约半个月月相观察的实践活动。

3.月相变化规律、成因和该成因引起的其它自然现象的探讨。(1课时)

两节课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要挨得太近,可以在学生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教师运用中国航天的“嫦娥计划” 和美国“阿波罗登月活动”为情境设计问题:

“中国的‘嫦娥工程’是一个怎样的计划?”“为

什么美国和中国都选择将月球作为星际航行的第一站?”

【设计思想】导入课题,明确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自然天体这一地理事实。

2.教师设问:美国成功登月后出现了关于“美国登月是骗局”之说,“为什么航天员在月球上竖起的美国国旗会摆动多时的现象会成为‘美国登月阴谋论’的重要论据?”

【设计思想】过渡并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环境特征——无大气,以及该特征形成的原因(月球的物理参数)。

(二)新课教学

1.显示月球与地球有关物理数据的比较。 【设计思想】引导学生揭示月球无大气层的根本原因。再次明确月球的卫星地位。

2.教师设问:“假如宇航员登上月球,那么还有哪些在地球上熟悉的现象也将会消失了?”

【设计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物理)的知识迁移,巩固关于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基本条件的知识。

提醒学生联系物理知识进行猜测。预计学生能够讨论获得以下的观点:月球的体积和质量很小,因此引力极小,没可能形成类似地球的大气圈层,于是与大气圈相关的一系列现象,例如:声音,蓝天,天气变化等便不可能产生。没有大气层,还会导致月球表面昼夜气温变化大,无生命存在。另外,月表众多的环形坑等与地球不同的月球环境,将为人类的登月活动带来许多需要解决的课题。

3.教师承接上述结论继续设问:“既然月球是一个毫无生机的世界,那为什么我国要提出‘嫦娥工程’呢?”

【设计思想】过渡引出学生阅读课本“太空畅想“的教学环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月球对于人类探索科学的意义。

月球是人类探索星际空间的第一站,是天文学家的“乐园”。月球可以为人类提供微重力、无大气、无菌的难得科学实验场所等。

4.教师过渡设问:“月球是一个良好的宇宙观察站,月球也是人类在地球上最易观察的天体,但千百年来人们发现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始终是同一个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独特的运动特征。

预计学生能在教材中直接获得答案,但相关的因果联系,可能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很快理解。

5.教师运用FLASH模拟演示“月球运动”,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体味、内化、理解两者的联系.

6.显示“名家咏潮”诗句。教师设问:“作为令人关注的天体之一,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留下了大量有关月球的作品。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白居易《潮》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与今天课题有关的信息?”

预计学生能从诗句中分析获得以下信息: “海上明月共潮生”——潮的发生与月球有联系。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每日有两次涨潮与落潮。 “杭州老去被潮催”——杭州湾的钱塘涌潮自古闻名。

教师直接运用“潮汐现象”的FLASH演示分析潮汐的成因。重点交代一个地区引潮力的周日变化与潮的涨落联系,以及引潮力与月球和太阳都有关联。

【设计思想】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与月球的联系性,为第二课时的迁移活动做好知识的铺垫。

(三)作业布置

鉴于高二阶段正是语文学科进行唐诗宋词鉴赏教学活动时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吟诵一些关于月亮的诗词。

1.教师运用名句设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知道月亮的盈亏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吗?每天月亮的变化是否仅仅是形状方面的?”

【设计思想】创设“观察月相”作业的布置情景。

2.教师布置学生课后连续观测农历初一至初十五的月相并记录完成下表:

夜间月球出现的观察农历绘制夜晚所见月相 日期 空或西边天空) 初一 初二 …… 初十五 观察后你的疑惑: 【设计思想】使学生为第二课时“月相变化”学习,积累感性的认知基础,并提出课堂探讨的问题。

学生进行约半个月月相观察的实践活动。 教师整理月相观察作业中学生质疑的共性问题。 第2课时:

1.师生共同质疑,提出“月之惑”系列问题。师生和生生间围绕上述问题思索探讨成因。

注:①为教师质疑,②-⑤预计为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最易产生的疑惑(事实与原有“日落月升”观念发生冲突)。

预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思考分析能归纳教师所提出问题①的实质是: 月球是卫星——不发光不透明,月光是月球对太阳光的反射。

观察时间 大致方位(东边天月之惑①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变化?②月亮的形状和农历日期有什么关系?③为什么有时当太阳已经升起了(清晨),我们仍然能看到月亮?④为什么有时晴天(无云)的夜晚却没有月亮?⑤为什么每晚同一时间月亮在空中的方位是不同的?天体的运动——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

对问题②,学生在对月相变化规律描述中也应该能回答:古代人们是运用月相的变化来计时,并安排农历的日序,因此农历的日序具有天文意义。

对问题③④⑤,学生可能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仍无法解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太阳周日视运动产生的原因,来分析月球升落时间的影响因素。其间辅以FLASH模拟演示“在地球上看月球视运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获得结论。

【设计思想】探讨活动中了解月相的变化,并不仅仅限于形状变化、升落时间的变化和夜晚同一时间在空中方位的变化,应揭示所有变化的实质是天体运动过程中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而造成的。

2.教师进一步设问:“日、月、地三者的位置变化还会产生哪些自然地理现象?” 估计能力强的学生能想到:日食和月食,大潮与小潮。

教师提问:“请分别说出日食、月食发生时的月相?大潮、小潮发生时的月相?” 学生应该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一般日食在朔、月食在望。(可能有学生会提出为何朔日不一定有日食,望日不一定有月食?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教师可机动布置为课后思考题。)一般朔望为大潮,两弦为小潮。

【设计思想】可使学生逐渐养成聚焦型和发散型的地理思维的能力。 3.教师做流程图式板书。

高中地理22《地月系》教案(中图版)

月球——地球的伙伴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概况——月球的基本物理参数、缺乏大气层的月球环境、月球运动特征。与月球有关的自然现象——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潮汐。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围绕“人地关系”的核心展开阐述,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故谈“月”最终是为说“地”。二、教学目标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j04s7ifdu7wp9920czo7b3ef97wu60103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