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我不是艺术家,我是个记者”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我不是艺术家,我是个记者”

这场景并不少见,如果你参加过高考的话。密密麻麻的书桌,层层叠叠的书,还有不堪重负趴在桌上酣睡的学生。可如果你细看,你会发现墙面上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中的问题,巨大的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后面,都跟着更大的问号。

你还会发现熟睡的人群中有一个醒着的人,可他一头蓬乱的白发,打着点滴,强撑精神,跟睡着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醒着的人,由王庆松扮演。这是王庆松在2013年创作的《跟你学》,此时正悬挂在中华世纪坛展厅中,参加“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

与这幅作品挂在一起的还有王庆松在2003年创作的《跟我学》以及2010年创作的《跟他学》,他借此抛出的怀疑是――“教育和学习到底是为什么”。

总有刺激他的题材,比如《跟我学》取名于上世纪80年代在央视播放的英国BBC的教授英语的节目,王庆松在照片中拿着教鞭指向巨大的黑板,而黑板上满是蹩脚的中英文,混乱的学习内容也让人窥见心态的混乱。

《跟他学》则是因为他在废品回收站看到的堆积如山的书,他买回这些图书,让它们落满灰尘,可是在书中的老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学究却一个字也写不出,地下堆满了他恼恨扔下的纸团。

也是在2010年,他开始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导演课程,可是他看到课上的人,并不是真的想要学习,他们迫于工作、家庭来学习,“很多学生把大部分时间放到读书学习上,也许是因为太累了,也许是因为太无聊了,他们再也无法打起精神认真听讲了”。他由此又创作了《跟你学》。

因为他的创作超越了传统摄影范畴,我们甚至不称王庆松为“摄影家”,我们说他是“艺术家”,可他告诉我:“我根本不是艺术家,我是一个记者。我用艺术的方式,用记者的态度去记录。很多人说我是观念摄影,我是很反对的,我一直强调我跟观念没关系,摄影有一个纪实性,我认为这是它最好的属性。我创作的是纪实性的、有态度的东西”。

我无法反驳他。没错,他在500平方米的工作室,摆放了120张桌子和240张椅子,请来了240人在桌子上表演熟睡困倦,他生造了眼前的这一切。可是这一切,是他从现实中提炼的真实。他对于当下教育现实的质疑,是深刻的。

当代的中国,常被称为“新闻的富矿”,而对王庆松而言,这个现实也时刻地刺激着他的创作。他的作品,无不展现着他的思考、嘲讽、怀疑。他说:“(我对中国)爱恨交加,它不停刺激你,越大的城市越乱,我就越喜欢。我有时候去国外展览,呆个一星期就烦死了。刚开始特别高兴,很干净,呆久了觉得特别无聊,中国永远有矛盾产生。”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他在热闹闹的中国现实里汲取灵感,他最喜欢逛街,有时候在商场一呆几个小时,可他不急于展现他看见的一切,他对着不断刺激自己的现实画问号,带着疑问再观察,甚至进入创作阶段,他也是慢吞吞的,“可以一天做完的准备工作,我也要花三天,准备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

有趣的是,他从废品收购站买回20吨图书,拍摄《跟他学》。等到拍完了,书价还涨了点。“那你还赚钱了?”“没有,书价是涨了,可是卖出去一过秤只剩下17吨,我买的时候老板一定短斤少两了。”

1izuh83t1t1is530855j3blzb1bw3200hq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