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与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德育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普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问题。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这使得大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社会公德失范等问题逐渐突出,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后,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到加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真领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认真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但是,这个群体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着实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文明行为的缺乏 。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优良传统的文明大国,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人从懂事起就在不断学习和培养的行为意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让我们感到不解的是这种意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但没有增强,反而逐步下降。缺乏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似乎与有着“天之骄子”之称的大学生不相匹配,这让人感到惋惜和痛心:部分大学生公共卫生意识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厕所文化”处处可见;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行为屡见不鲜;图书馆占座现象严重;校园偷窃现象时有发生;在公共场所甚至自习室里大声喧哗,语言粗俗无聊,无顾他人感受;校园里的情侣们更是众目睽睽之下搂搂抱抱,完全不觉得有任何不妥之处。
2、诚信意识的淡薄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危机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学校、社会的焦点问题:如今的大学校园中“***手”风靡,招募“***手”和应聘“***手”的小广告大胆的裸露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考试作弊方式繁多、花样百出、屡禁不止;大学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更是让银行和学校伤透了脑筋,有些学生一方面手里拿着钱,进行奢侈消费,另一方面却拖欠着学校学费,这些行为为本来和谐的校园增添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3、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可以说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伦理知识的自学能力,但从“知”到“情”到“行”还有一个过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表现出较差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大学生经常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抱怨环境卫生太差,但同时自己又乱丢乱扔;一方面感叹同学情淡漠,但当别人需要他帮助时,又往往不能助人为乐;一方面担心宿舍违章用电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同时又乱接乱拉,以图方便。 这些现象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也会破坏大学的良好形象。
三、 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3]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大学生是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作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者,我们更应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文明、更健康、更能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总之,社会公德建设是一项关涉全民的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的积极引导和教化,同时也离不开个人的自觉修养和完善。古人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
拥有一颗公德心
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
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门窗;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也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增加学校对公物的维修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每每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是的,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讲社会公德,不遵规守纪。他们从来也不曾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义务。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应该按这个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