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5年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5年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为了更好地了解班内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班主任可以强制检查学生的个人日记,这并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

【答案】×

【解析】隐私包括个人私生活、个人日记、照片、储蓄及财产状况、生活习惯是指公民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个人秘密的不可侵犯的人身权利检查学生的个人日记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2.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学生,学校要耐心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有权开除其学籍。( )

【答案】×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3.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答案】√ 【解析】略。

4.新课程倡导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但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中,教师应当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主体。( )

【答案】×

【解析】新课程改革适用于我国所有地区和学校,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中,也需要注重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对于农村教师,由于环境的限制,课程资源主要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易错)( ) 【答案】×

【解析】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所以,题干的说法错误。

6.学生在学习一项动作技能时,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高原现象”。( )

【答案】√

【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力“高原现象”

7.新教师为了吸引学坐的注意力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应当经常穿款式新颖的服装。( )

【答案】×

【解析】教师穿款式过于新颖、时尚的服装,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上转移到教师的衣着打扮上,从而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8.教师喜欢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多血质类型的学生,因此说学生的气质有好坏之分。( )

【答案】×

【解析】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9.学生在学习一段材料时,通常开头部分比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好,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首因效应”。( )

【答案】√

【解析】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好,分别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故该题的说法正确。

10.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会感到自豪,从而会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 )

【答案】√ 【解析】略。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总结并提出“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卢梭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答案】C

【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某班教师言谈举止礼貌大方,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在其影响下班级的全体同现了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D

【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题干的描述即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13.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是( )(易混)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调查法 【答案】A

【解析】观察法即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

1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途径是( ) A.教劳结合 B.课堂教学 C.课外活动 D.班级活动 【答案】A

【解析】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故A项正确。

15.“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开口说话”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易混)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陶冶教育法的典型体现。

16.面对留守儿童,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其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体现了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惯序性 【答案】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系统掌握其成长发展的资料,注意对个别学生的特殊培养,采取弹性教学制度等教学组织形式。题干的描述即体现了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17.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彳件事情多种做法,一件物品多种用途”的训练,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

A.辐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观动作思维 D.抽象思维 【答案】B

【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于中教师的做法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典型实例,故B项正确。

18.小红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解开了一道数学难题,她感到非常有成就感。此时小红体会到的情感是( )(常考)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激情 【答案】C

【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19.对于胆子小、不自信、容易受暗示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培养他们意志品质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答案】A

【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盲从)和独断性。故A项正确。

20.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教师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词读双解策略 【答案】A

【解析】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题干中教师的做法正是运用了复述策略这一学习策略,故A项正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l.简述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常考) 【答案】

2015年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5年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为了更好地了解班内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班主任可以强制检查学生的个人日记,这并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答案】×【解析】隐私包括个人私生活、个人日记、照片、储蓄及财产状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iq2636ijm7wp9920czo7b3ef97x1a00zy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