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杨大可:每株被善待的果树都是绿色银行
作者:田文生
来源:《百姓生活》2024年第09期
杨大可,重庆市云阳县双土镇无量村党支部副书记、云阳县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43岁的他,大学毕业后,用18年青春,在这里开荒种树,使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并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可水晶梨”品牌。他带领村民致富,创建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有476户农民,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杨大可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新村计划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重庆市劳动模范”“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选择滋养祖辈生命的梨树开始创业之旅
在重庆市云阳县东北部,有座常年云雾缭绕的无量山,相传得名于山峦深处曾住有普度众生的无量寿佛;另一个传说是,道家大师张三丰顺长江而下,因其苍茫无际,称其无量山。 这片海拔1400多米的山峦,曾经是“不好好读书,长大后只能到无量山去挖土”的贫瘠之地,如今,造就了创业榜样——杨大可。
杨大可的祖辈很早就搬到无量山一带,选择在一棵巨大的野梨树旁安家。到了晚上,拿梨当饭吃,一家子度过了艰难时期。他的先祖尽量省出梨子,变卖成铜钱,逐渐积攒家业,在无量山安顿下来。而村上好几户人家也因这棵梨树的救济存活了下来,这让杨家在當地赢得了声望。
这些墓碑上的文字和口口相传的故事,让梨树在杨大可的家族史上烙下了印记。这个家族甚至开始专业种植果树。杨大可的爷爷杨兴汉,1937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农业系,后来也回到无量山种树。1985年,大可的爷爷承包了无量山上70亩乱石窑,带着全家人垦荒,种植果树。
乡邻们种庄稼,杨家却只种果树,有石头缝就种。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到杨大可上大学时,果园里已经有了六七千株黄花梨。当时,受制于交通,大多是物物交换,每到丰产季,邻居就会用一斤稻谷或者两斤玉米,来兑换刚摘下的梨。
杨大可15岁时,隔壁村一中年妇女来换梨。这位妇女跟杨家打赌,说能一口气能吃下两个脸盆的梨子。结果,她不一会儿真的吃完了大约20斤的梨。
这样的场景,让杨大可记忆犹新,也认识到梨树的价值。爷爷从小对他灌输的生命哲学中,每次都会强调“对一棵树好,它一定会给你回报”;爷爷还告诉他:“在无量山,利用土地最划算的不是粮食,是树!”这一切,让他从小就对农村种植业充满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