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
式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这种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纵观我省职教精神,根据湖南省职教建设“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针,立足职业教育现有基础,以大力推进“四化两型”为契机,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全面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产业振兴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我院在借鉴、吸收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劈开了一条校企合作的新道路。
德国的“双元制”,其精华在于,它的“一元”为企业,“一元”为学校。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来说它山之石,何以功玉呢?现以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为例,谈谈我校“校企合作”的独创性。
一、整合资源,广泛开展校企培训与鉴定合作
“双元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后,在一些学校和企业进行移植和推广,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但是由于中德两国国情的不同和我国职业教育本身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将“双元制”本土化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我校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广拓就业渠道和培训鉴定新方式,先后与湖南省各大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株洲南车电机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合作形式也由传统的“供需合作”向全方位合作纵深发展,大力推行“国家标准+企业要求”的培训鉴定新方式,有效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在校企合作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不断创新
一是,承包部分无职业技能鉴定资格企业的培训和鉴定,使相关企业职工根
1
据自身发展需要获得正常的培训鉴定机会;
二是,帮助有需求的合作企业利用职工业余时间开展职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为企业职工提供技术指导培训,使企业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按国家标准和企业自身要求同步提高并顺利技能鉴定。
三是,争取综合实力强大的企业的帮扶和支持,利用企业的大型、高精、高新技术设备开展教学培训和鉴定,弥补学校部分设备的不足,提高培训鉴定水平等。构建起学校、企业、员工都满意,企业生产、技能提高和继续教育三不误的全新培训体系,为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筑了适宜的温床,从而也拓展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二、市场导向,灵活设置课程
虽然德国的各类职业都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但却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设置,只要符合教学大纲,学校和企业有权根据市场变化设置和选用自己需要的课程和教材,其主导思想是把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及时引进培训计划,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随着技术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紧随时代步伐灵活设置课程。 我校根据各企业的实际需要,产品技术要求,学生层次,针对各企业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以精少实用为原则,进行课程的合理设置,已满足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另一方面我校送往企业实训的学生,也根据各企业的特色制订了相应的实训计划,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大大缩短了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降低企业的培训和质量成本。同时还有利于教育资源优化利用,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产业升级发展和区域经济服务。 三、教育模式——“可选择素质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调个性的张扬。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使所有的学生满意。因此,我校创造性地推出了“可选择素质教育”职教教育模式,即学校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开展以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训练各为侧重点的选择性教学。为此,学校各部门根据这一新的教育模式,结合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出台了“动态管理”、“因材施教”、“模块教学”和“个性评价”实施原则,并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两个专业首先进行实验。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后,这一
2
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和完善。学生的学习可以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人的慧心潜质、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选择理论实训“并重班”学习或操作技能“侧重班”学习。在课时分配上,“并重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各占一半,“侧重班”则为三七开。在教学方式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并重班”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动手能力,使之具备一定的知识创新能力,对复杂的专业问题的理解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能适应对专业理论要求较高的设计、制造、操作等工作内容。
“侧重班”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必备的专业知识,使之具备解决该专业实际操作中较复杂问题的动手能力,能适应对理论素质要求并不太高但须具备较强操作能力的工作内容。
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达到全面发展。 四、创新模式,建立健全技能评价新体系
在实践中,我校不断探索新的培训鉴定模式,建立健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符合企业岗位需求、适应受鉴定人职业生涯发展要求的技能资格评价体系。首先建立“1+X”的基本鉴定模型,即在国家职业标准的指导下,围绕企业生产实际、个人的技能水平、生产工作业绩等,制定详细的技能鉴定方案,确保鉴定出真实的技能水平。在此模型下,根据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企业装备水平,采取不同的鉴定子模式,如面向高端企业,倡导实施“职业标准+企业需求+高新技术”的鉴定模式;对于一般通用工种企业,着重抓好劳动力市场急需,通用性强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职业资格社会化鉴定工作。在技能鉴定中,根据知识单元、操作环节、技能要求设置多个模块,实施模块化培训与鉴定方式;积极运用仿真技术,并在高级技工及以上技能鉴定中,逐步增加电脑绘图和答辩环节,以考察受鉴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要求学员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此外通过举办一年一届的技能节,积极开展以赛促训、以赛代鉴定等,让各类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对优秀选手,根据其获奖等级,颁发相应技能等级证书,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员学习技能、提高技能的热情和信心,有力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培养。
现在我校校企合作模式已成功由单一订单式向多元化纵深发展,建立健全了供需合作、委培合作、资源合作、技术合作、经营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以就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