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诗词教学中的奇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诗词教学中的奇迹

——评王老师的《长相思》

乌市第121小学 顾茵

《长相思》的教学,诗意如水,追求艺术化,自成高格。不论是文本的解读、教师的语言、语境的拓宽、互文的印证、角色的置换,甚至所选的音乐、所用的图片,没有一处不是恰到好处,没有一处不是动人心弦。王老师完美地诠释了古诗词教学的又一新境界。

一、 初识古诗词更要好好地读

初识文本,我们总会带着学生熟读文本,解决字词障碍。在《长相思》的教学中,王老师更是关注到学情,关注到学生的阅读初体验,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读。这样既解决了正音的问题,节奏的问题,又渗透了词情的熏染,看似平常,实则润物无声。第一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第二层,有板有眼,读出句子的停顿和节奏;第三层,附着情感,读出自己的感觉与味道。

语文课上,既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进去,即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又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出来,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长相思》教学中,王崧舟既让学生带着“梦都作不成,觉都睡不好”的感觉朗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又让学生带着“长相思”的感觉朗读词,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再一起读《长相思》。

二、 了解古诗词从想象画面开始

音乐起,闭上眼睛想象;音乐起,根据想象写话。在一次次的想象、交流中,学生把简简单单的文字还原成了活生生的画面,还原成了现实中的生活场景。在一个又一个的还原中,学生真正走近了词的描摹情景,真正体悟了纳兰性德的相思之情,真正把自己与词人联系在了一起。

在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走进了纳兰性德的“生活”和“世界”,直接与词人展开对话。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充满了远离与牵挂。

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学生在《琵琶语》的情思中,又展开了与“故园”的对话。在“故园”想象中,教师用舒缓的语调提示词人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不断拓展学生对话的思路──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通过想象,“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身”和“心”的对话使学生感到征途的艰辛、战争的酷烈;两次想象的对比使词人倍感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通过朗读与想象,一颗思乡怀故、感情细腻哀怨而又勇赴疆场、戍边卫国的高大鲜活形象生成在我们的语言和精神中。

三、 品读古诗词从角色转换开始

角色转换是王老师的一大特色,在许多教学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设计,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又用到了这一方法,看来万变不离其中,万法归一,都是相同的。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发问,其实每一次的思考与发问都是孩子不断的思考,不断的与文本契合;让学生从纳兰性德的角度去思考、去发问,每一次的思考与发问都是孩子对纳兰的了解,对诗意的深一层的思索;让学生从纳兰亲人的角度去思考、去发问,每一次的思考与发问都是孩子对纳兰的理解,对纳兰的思念;三次叩问,为学生与《长相思》创造了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浓浓乡情、绵绵相思充盈着课堂。

课上,王老师恰当的点拨像一个无形的路标引领着孩子们在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

王老师的《长相思》为我们在诗词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觅了一个智慧的平台,指出了一个中间地带,值得我们不断的思考与学习。

古诗词教学中的奇迹

古诗词教学中的奇迹——评王老师的《长相思》乌市第121小学顾茵《长相思》的教学,诗意如水,追求艺术化,自成高格。不论是文本的解读、教师的语言、语境的拓宽、互文的印证、角色的置换,甚至所选的音乐、所用的图片,没有一处不是恰到好处,没有一处不是动人心弦。王老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ij7x0s35s7g2499hhq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