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规范化理论研究关系模式中各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及其对关系模式性能的影响,探讨关系模式应该具备的性质和设计方法。规范化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判别关系模式优劣的标准,为数据库设计工作提供了严格的理论依据。

1、范式的概念:范式表示的是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程度,也即满足某种约束条件的关系模式,根据满足的约束条件的不同来确定范式。 (一)第一范式(1NF)

定义: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

分析实例进一步理解第一范式的定义。(见书74页表3.5和3.6) (二)第二范式(2NF)

定义:这种关系不仅满足第一范式,而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其主码 分析实例进一步理解第二范式的定义。(见书75页表3.7) (三)第三范式(3NF)

定义:这种关系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分析实例进一步理解第三范式的定义。(见书76页表3.8) 2、补充实例(见课件)

3、补充从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具体方法

(1)如果两实体间是1:n的联系,就将“1”方的关键字纳入“n”方实体对应的关系中作为外部关键字,同时把联系的属性也一并纳入“n”方的关系中。 (举例见课件)

(2)如果两实体间是M:N联系,则需要对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用来联系双方实体,该关系的属性中至少要包括被它所联系的双方实体的关键字,如果联系有属性,也要归入这个关系中。 (举例见课件)

(3)如果两个实体间是1:1联系,而且联系本身并无属性,转换时只要在一方的关系中增加另一方的关键字作为属性项,就能实现彼此间1:1联系。 (举例见课件) 提问:如果两个实体间是1:1联系,联系本身可否有属性?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指的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有: 1、网络介质

指的是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也就是通信网络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传输媒体。 (1)有线网络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2)无线网络介质:微波、卫星信道等 2、网络协议

指的是网络设备间进行通信的一组约定,具体规定了设备间通信的电气性能、数据组织方式等。 3、节点

指的是网络中某分支的端点或网络中若干条分支的公共汇交点,也就是在网络中起到信息转换或信息访问作用的设备,起信息转换作用的节点比如集中器、交换中心等,起信息访问作用的节点比如终端、微机等等。 4、链路

是指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线路。

补充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演变发展过程: 1、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概念及结构

实际上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亦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结构作图描述。 2、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概念及结构

是由多个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结构作图描述。 3、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概念及结构

相对于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中只能进行同种计算机互连的每个厂商各自封闭的系统而言,它可以和任何其它系统通信,是相互开放的。 补充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资源共享 2、信息传输 3、分布式处理 4、综合信息服务 (二)网络拓扑结构 1、概念

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的是网络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结构,换句话说它是研究网络上各个点的物理布局。 2、分类

(1).点到点式网络拓扑结构 a星形结构 b环形结构 c树形结构

(2).广播式网络拓扑结构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局域网

简称LAN,是由一组相互连接具有通信能力的计算机组成的,并分布在较小地理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

结合第二部分局域网技术进行讲解。(书80页) 2、广域网

指的是在一个广泛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广泛的范围是指地理范围而言,可以超越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及于全球。 3、因特网

也称为国际互连网,它把各个国家网、区域网连成一个覆盖全球的网络系统,包含各种不同领域的应用系统,能够提供商务、政治、经济、娱乐、新闻、科技等各类信息,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

4、综合服务数字网络

简称ISDN,是网络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特点是未来的终端设备、电话、传真机、电视机等全是数字化的设备,信息交换设备也是数字式的,数据传输信息已经不再有模拟信号,就只有数字信号。

作业:

* 1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2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关系。

**3 采用自动化作业信息系统的企业能获得哪些竞争优势?为什么 说当大多数企业采用EDI后,竞争优势就变成了竞争需要? * 4什么是系统?系统具有什么特性? * 5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为哪几类?

**6 知识管理有哪些内容?如何理解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 * 7 MIS的技术基础是什么? * 8简述数据库的特点和组成。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一、教学目的及任务

1、理解诺兰阶段模型;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的作用和内容。 2、掌握MIS战略规划的内容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法)。

3、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基本原理,了解面向对象开发方法、CASE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企业系统规划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 2、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和原型法。

三、教学难点

企业系统规划法中U/C矩阵的应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一、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当第一台计算机被应用到组织的管理中到现在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的成长过程,在70年代诺兰就提出组织中信息系统的发展四个阶段理论:

1、开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组织中只有少数人使用计算机,计算机是分散控制的、没有统一的计划。

2、扩散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家都学会了计算机使用方法,应用面迅速扩大,在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费用方面都产生了危机。

3、控制阶段:就是组织开始制定管理方法,控制对计算机的随意使用,使得计算机使用正规化、制度化,推行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

4、综合阶段:开始对各种应用加以综合,建立良好的控制方法,使得信息系统的工作与组织的目标一致,在这个阶段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渐成熟。

在此之后,诺兰又提出了一个六阶段模型,将该模型细化。就是书上的图4、1,他提出:在组织引进信息系统后,开始的三个阶段(也就是初装、蔓延、控制)中人们注意的多是计算机的管理,然而在后三个阶段(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中,人们开始注意组织的数据资源管理。这就是诺兰的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一)“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指的是从研制各项数据处理应用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管理控制方面的功能。一些组织在初装和蔓延阶段,各种条件尚不完备,通常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它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缺点是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二)“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它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小型系统的设计。而大型系统就应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先自上而下地作好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 三、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一)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1、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

2、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更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指导MIS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开发工作的标准。 (二)MIS战略规划的内容

1、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2、单位的现状。

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 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四、MIS战略规划的组织 (一)规划领导小组 (二)人员培训 (三)规定进度

(四)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

1、确定规划的性质。 2、收集相关信息。 3、进行战略分析。 4、定义约束条件。 5、明确战略目标。 6、提出未来的略图。 7、选择开发方案。 8、提出实施进度。 9、通过战略规划。

补充举一个系统规划的案例,从这个案例中,可以了解要完成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需要进行以下这些工作:1、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具体推动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2、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获取他们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支持,3、对企业目前的任务及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并确定企业的重要信息及功能需求,4、从整体上规划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及初步方案,这一步是开发组与企业关于最终系统的初步共识,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从该初步方案中了解未来系统是否能满足其需求及目标,该初步方案的着眼点在于描述整个系统“是什么”,而不是“如何开发”或系统内部的细节,因此,初步方案中只描述最终产品的总体功能框架及关键信息需求,还包含未来系统的交付使用、验收程序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等。5、初步进行成本估算、制定时间进度计划并确定近期要完成的系统功能,6、与开发组签定合作协议。

第二节 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一、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一)BSP法的作用

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二)BSP法的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 2、调研。

3、定义业务过程:定义企业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也可以叫做识别业务过程或者识别管理功能组,企业过程指的是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那么定义企业过程,就是要确定、识别出这些企业管理中的业务处理活动,比如材料需求、销售、库存控制等。 4、 业务过程重组。

5、 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指的是支持业务过程所必须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 6、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7、 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8、 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三)U/C矩阵的应用

BSP方法就是根据前面定义出的业务过程和定义的数据类建立U/C矩阵来划分子系统。在U/C矩阵,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业务过程,U字母代表的是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C字母代表的是过程对数据类的产生。再调换过程和数据类的顺序,这里过程的顺序是要以业务过程发生的先后顺序来排列,而数据类的顺序则是尽量使矩阵中的C最靠近对角线来排列。再把U和C比较密集的区域用粗线条框起来,这样形成的框再起一个适当的名字,就构成了子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规范化理论研究关系模式中各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及其对关系模式性能的影响,探讨关系模式应该具备的性质和设计方法。规范化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判别关系模式优劣的标准,为数据库设计工作提供了严格的理论依据。1、范式的概念:范式表示的是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程度,也即满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igp846css1symv1jox557eja0pqs3006l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