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③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1分)。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1分)。宣发与肃降协调,则呼吸均匀通畅,水液得以正常的输布代谢,所谓“水精四布,五经并行”(1分)。

67. 阳偏衰,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1分)。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亢的虚寒证(2分)。临床可见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迟等症。治宜补阳消阴,即所谓“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2分)。 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1分)。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气不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2分)。临床常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宜补阴抑阳,即所谓“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2分)。

中医药类专业本硕连读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B2)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 分,计3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脉经 2. 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A.刘完素 B.李东垣 C.张从正 D.朱丹溪 E.张元素 3. 五脏之中,阴中之阳是指(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4. 阳病治阴,用于( )

A.阴虚 B.阳虚 C.阴盛 D.阳盛 E.阴阳两虚 5. 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曲直 B.炎上 C.从革 D.稼穑 E.润下 6. 五行中的所胜是指( )

A.生我者 B.我生者 C.我克者 D.克我者 E.我侮者 7.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

A.抑木扶土 B.佐金平木 C.滋水涵木 D.泻南补北 E.培土制水

8. 怒能胜( )

A.喜 B.悲 C.恐 D.思 E.忧

9.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因为(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生气 10.肾在志为( ) A.喜 B.悲 C.思 D.恐 E.惊

11.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是因为( )

A.心主血 B.心主脉 C.心藏神 D.心为生之本 E.心为君主之官 12.既为六腑,又为奇恒之腑的是( ) A.胃 B.脑 C.胆 D.三焦 E.命门

13.以下经脉中,循行至足根部的有( ) A.足厥阴 B.足少阴 C.足太阴 D.冲脉 E.任脉 14.同名手足阳经交接的部位是( )

A.头面部 B.胸腹部 C.手指端 D.足趾端 E.以上都不是 15.六淫致病,季节性最明显的是(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16.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 )

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E.阴阳转化 17.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可出现( ) A.气滞 B.气逆 C.气陷 D.气闭 E.气脱 18.阳中求阴法,可用于( )

A.真寒假热证 B.真热假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实热证 19. 十二经脉中,起于目外眦的是( ) A.足阳明 B.足少阳 C.手太阳 D.手少阳 E.足太阳

20.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面者,自内向外的次序是(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少阴、足太阴、足阳明、足厥阴 C.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D.足少阴、足厥阴、足阳明、足太阴 21.“身之本”是指( ) A.心 B.气 C.脾 D.肾 E.精 22.人的视觉主要取决于( )

A.脾的运化 B.心主血脉 C.肝藏血 D.肾藏精 E.肺主气 23.“中焦如沤”主要是描述( )

A.胃的受纳 B.脾的散精 C.小肠泌别清浊 D.胃的腐熟水谷 E.大肠传化糟粕 24.魄门位于( )

A.大小肠连接处 B.胃与小肠连接处 C.胃上口 D.大肠末端 E.以上皆不是 25.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是( ) A.血液 B.天癸 C.肾精 D.脑髓 E.肾气 26.与内湿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 A.脾 B.肾 C.肝 D.肺 E.心 27.见肝之病而当先实脾,属于( )

A.早期治疗 B.治病求本 C.急则治标 D.先安未受邪之地 E.未病先防 28.其性轻扬,易犯人体上部及肌表的病邪是( ) A.暑邪 B.风邪 C.燥邪 D.寒邪 E.火邪 29.下列属瘀血所致病证之特征的是( )

A.胁肋胀痛B.肿块时聚时散C.疼痛如针刺D.出血色淡清稀 E.舌淡苔滑 30.扶正祛邪兼用的基本原则是( )

A.先扶正后祛邪 B.先祛邪后扶正 C.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D.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E.祛邪为主,兼以扶正

二、多项选择题(31~5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3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

A.滋水涵木 B.培土生金 C.培土制水 D.益火补土 E.抑木扶土 32.运行于血脉中的气有( ) A.宗气 B.元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33.五味之中属阴的有(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34.五脏之中属阳的有(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5.与呼吸运动关系最密切的有(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6.十二经脉中在目内眦交接的有( )

A.手太阳 B.足太阳 C.手阳明 D.足阳明 E.手少阳 37.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有(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8.与水液的输布相关的脏腑有(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9.以下五脏与情志的关系中,正确的有( )

A.心在志为喜 B.肺在志为怒 C.肝在志为悲 D.肾在志为恐 E.脾在志为思 40.循行至耳的经脉有( )

A.足太阳 B.手太阳 C.足少阳 D.手少阳 E.足阳明 41.六淫致病,易伤津耗气的有( ) A.风邪 B.火邪 C.寒邪 D.燥邪 E.暑邪

42.下列属正治法的有( )

A.寒者热之 B.寒因寒用 C.热者寒之 D.热因热用 E.虚者补之 43.虚实夹杂证可用下列哪些方法治疗( )

A.扶正 B.祛邪 C.扶正祛邪兼用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44.气逆病变常见于( ) A.心 B.肝 C.脾 D.肺 E.胃 45.头痛在巅顶者,病属( )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46.以下情志变化与肺关系密切的有( ) A.喜 B.怒 C.忧 D.思 E.悲 47.在下肢内侧循行的经脉有( )

A.足太阴 B.足厥阴 C.足少阴 D.阴跷脉 E.冲脉 48.以下病邪属阳的有( )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热邪 E.暑邪 49.“气为血之帅”的涵义包括( )

A.气生血 B.气行血 C.气摄血 D.血载气 E.血生气 50.在气血津液关系失调的病机中,津液亏虚可引起( ) A.血瘀 B.气虚 C.血燥 D.血虚 E.气滞

三、填空题(51~60题,每空0.5分,计10分)

51. 补土派的代表人物是( ),他的主要学术观点是( )。 52. 依据五行学说,肺病及肝称为( ),肺病及肾称为( )。 53. 元气由( )化生,沿( )运行全身。 54. 胃的生理特性是( ),( )。 55.( )为骨之余;( )筋之余。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③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1分)。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1分)。宣发与肃降协调,则呼吸均匀通畅,水液得以正常的输布代谢,所谓“水精四布,五经并行”(1分)。67.阳偏衰,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1分)。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idfr5dl1u20sz53252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