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六答案
1.在以下五个文种中任选两个文种,进行写作练习。(30分)
(1)便条(或字据)
(2)启事
(3)书信(要求包含“封套”与“内文”两个部分)
要求: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 (1)
便 条
××兄:
本月 20 日是家母 50 岁生日,我们邀请了部分好友聚一聚,那天,无论如何,请你赏光。时间 下午 6 点。
此致 台安!
弟××即日
(2)
启 事
本商场拾到手提包一个,内装人民币若干元,手机、信用卡等物,望失主前来认领。
地点:本市××商场三楼办公室
××商场办公室 ××年××月××日
2.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与体验,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20分)
(1)帮助记忆
人们常说,眼看十遍不如手写一遍,在写的过程中,可以不知不觉地记住主要内容。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读过一遍,印象不深,但写过一遍,印象则会加深许多,回想起来的时候,甚至哪句话在哪个位置,都仿佛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2)帮助理解
不仅记忆文献内容要借助于笔记,就是为了充分理解文献内容,也需要作好笔记。只读不记,难免浮光掠影,一带而过,对所读内容未能深切感受,认真领会。而在作笔记的过程中,则能字斟句酌,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献的内容。边读边写,人的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思维也更容易活跃起来,这就为深入理解文献内容创造了条件。
(3)存贮资料
存贮资料,积累知识,以备用时之需,是人们读书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人的记忆力十分有限,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把所有有用的资料都完全记入脑中,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在读书时,为了减轻大脑记忆的负担,克服大脑记忆的局限,也为了保证资料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就要把有用的资料记录下来,随用随取,极为方便。
(4)锻炼思维,引发思考 作好笔记,决不意味着简单地抄录一下文献的内容,笔记的质量往往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和文字水平的综合体现。即便是阅读相同的读物,不同的人所作的笔记也不会相同。作笔记一般不能全文照录,要对文献内容加以选择,而选择是离不开思考的,是对思维能力有所要求的。“记”的过程也就是“想”的过程,高水平的学者,不仅会轻而易举地找到并妥善地记录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且会从简单抄录到复杂思考,会受到触发,产生灵感。创造性思维的进行要有所凭借,在作笔记时,受记录内容的启发,脑子里常常会闪过一些有趣的念头,而这些有趣的念头也许就蕴涵着新的发现或创意,如果不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就有可能转瞬即逝。由此看来,作好笔记需要认真思考,思考也需要充分利用笔记。作好笔记对于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发现与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3.结合教材,简述文献阅读的方法。(20分)
(1)略读。首先,略读是细读和精读的基础,只有通过略读,才能确定一种文献是否需要细读,其中哪些部分应该精读。培根说过:我们必须确定知识的相对价值。略读是大致了解文献内容对自己的重要程度,也即相对价值的有效方法;其次,略读也是开阔视野、广泛接收信息的手段。兴趣广泛,知识渊博,才能触类旁通,有所创新。然而,最近几十年来,社会信息量激增,各类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在成几何级数增长,人们应该接触、涉猎的文献实在太多,而各种条件又不允许人们通通细读精思,只有善于略读,才有可能在社会信息量激增和个人阅读能力有限的矛盾中,求得一定的平衡;最后,略读还是把握文献的总体面貌的重要方法。略读的目的是掌握大意,抓住要点,其特点是虽然不求甚解,但要对所读文献有一个总体把握,这样就可以避免在阅读中出现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现象。有人可能对文献中的每个词句都钻研得很深很透,却忽视了对文献的整体把握,这样就难以得其要领,有时甚至会曲解文献。
(2)细读。细读就是全面地阅读,是指不加删减地阅读文献全文。在细读的过程中,并不要求过多地停留、推敲,只求得对整个文献内容有比较系统、全面、细致的了解。如有需要进一步推敲、探讨的地方,就作好记号,留待下一步精读。
(3)精读。精读就是深入地阅读。英国史学家马考莱说过: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这是对精读的意义的一种说明,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精读很少是通读,一般是选读,即通过略读和细读,确定需要精读的内容,然后再开始精读。精读的内容或者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是整部文献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