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可行性分析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可行性分析报告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目标定位为:“扎根基层,服务黔南,建成区域领先、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优质高职院校”。为实现这一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活动安排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定位。在黔南州设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是满足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的需要。

(二)“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助力国家脱贫攻坚

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和下发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2024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100%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全覆盖”“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到村到户到人”“全面开展‘万名农技专家下基层’活动,统筹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技术力量,围绕种、养、加、销关键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对每个扶贫产业、每个贫困村、每个合作社的全覆盖,确保每个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都得到技术服务”政策。学院所在地的黔南州是典型的农业型地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州委州政府把“紧盯靶向目标,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对标‘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更加聚焦2024年全面脱贫目标,精准发力,全面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步伐。提升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用好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全力推进‘一县一业’发展,产业覆盖60%以上农户,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等作为政府的工作主要目标,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处黔南州的高职院校,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师生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推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是加快精准脱贫攻坚步伐,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个有效载体。师生深入田间地头、百姓炕头,围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为农民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等一系列科技下乡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发挥积极作用。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一)弥补黔南州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及养殖专业专业合作社人员和人才的不足

黔南州农业委员会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当年从事畜牧兽医的技术人员约1744人,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12076家,畜牧养殖相关从业人员80余万人(包括养殖大户)。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占72.3%;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4.5%;大专及本科以上占3.2%;学习过畜牧兽医专业的人员仅占2.86%。其中,规模养殖场大专以上企业技术管理人员380人,70%以上企业无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随着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60%的村和50%的养殖企业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而特种养殖技术人更是寥寥无几。建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深入“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或家庭农场),弥补黔南州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及养殖专业专业合作社人员的不足。

另一方面,目前养殖专业专业合作社不仅普遍存在着人才紧缺的问题,而且专业结构也不合理。合作社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互助性质的经济实体,是以“对内服务为宗旨、对外盈利为目的”,从而确保合作社的生存、发展、壮大以及广大社员的增收致富为目标的,而专业技术生产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匮乏,没有专业的技术生产人才就无法保证生产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技术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工作。对专业合作社的起步发展而言,需要的是有职业化素养、对市场经济和企业运营发展有着魄力的负责人和团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或者执行团队没有一个核心凝聚力和开拓进取的能力的管理艺术,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依然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

当前养殖专业合作社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没有人愿意在农村专业合作社供职,主要表现为弱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几乎不足以留住管理或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这是养殖专业合作社客观存在的问题。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的建立,而如果合作社发展没有骨干专业人才的支撑,那么合作社要想取得长远发展也是不现实的。而目前这种“有需求,无人才”的现状几经严重的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建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可弥补黔南州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及养殖专业专业合作社人员和人才的不足。 (二)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学生融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设在养殖专业合作社,能力培养在现场,学生边学习、边生产、边创收,学生以“学员+员工”双重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和企业生产过程,感受真实职业氛围,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学会了忍耐和理解。既促进了知识的转化应用,为养殖专业合作社带来生产效益,真正做到了“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课堂与实习地点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由学校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双方的老师和师傅共同指导、共同考核。这种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顶岗相结合、专门实践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独立工作与融入团队相结合,使学校、养殖专业合作社、市场三点成线、整体化一,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三)促进畜牧兽医课程教学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融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形成了校企参与、双方共建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必将有效地促进了黔南职院畜牧兽医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因此建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可以建立校企研合一的机制,确保科研项目有资源和人才参与研究,研究的成果可以有企业进行转化,成果的转化收益已可以为研究的持续性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实现科研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先进性。通过建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可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科技转化项目或者技术开发项目中来,将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产学研合作是当前以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但是由于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主持,因此建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可以解决该举措的组织问题,并且解决研究人才以及项目选择的问题,并使研究的项目更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从而使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更加突出,符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三、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9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11人。教学团队有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硕士11人;双师素质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的81%。团队有省级教学名师2名,院级专业带头人2人;现有学生313人,7个教学班。

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积极投身“大扶贫”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专业人才、技术条件的优势,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参与社会行业企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培训与服务;帮扶乡镇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推广新型养殖技术,让科技“进村入户”,科技服务辐射范围广,社会声誉高。累计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0000余人次(含农民养殖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年解决农村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或家庭农场)生产技术疑难问题200余项。

利用企业兼职和科技特派员等身份,深入养殖生产一线和农村养殖户上门技术指导500余人次。学生为周边群众进行专业服务每年300余人次。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方案 (一)项目建设内容

在黔南州部分县(市)设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 (二)项目建设方案

以重点在三都水族自治县(贵州省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及周边县和黔南职院所在地的都匀市(根据研究需要,可选在省内其它贫困地区)部分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或家庭农场)设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的方式,发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及其涉农和“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优势,探索高职院校如何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的发展,有效地将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形成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特有的育人和帮扶模式。

根据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或家庭农场)的需要,组织由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团队,采取驻点或巡回的方式为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或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和产品转化等全方位帮扶服务,制定完善的帮扶措施。 五、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

依托学院动物门诊、动物疫病检测中心等平台,为地方养殖企业、养殖户提供畜禽生产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专业人才、技术优势,利用教学资源,通过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等方式,面向养殖专业合作社举办各类现代畜牧新技术培训班,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依托学院“互联网营销开放性实训基地”平台,发挥“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团队优势,为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和产品转化等制定完善的帮扶措施,提供全方位帮扶服务,帮助农户(或家庭农场)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简介

高尚(1980.09-),男,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可行性分析报告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可行性分析报告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目标定位为:“扎根基层,服务黔南,建成区域领先、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优质高职院校”。为实现这一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活动安排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定位。在黔南州设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站”,是满足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的需要。(二)“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技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i7yj5ohgf507xn0uyq64mg6283nbb00px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