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干预到自组织——试论景观低干预“度”的问题
李超
【摘 要】尊重场地现状、设计尽量维持自然原貌,科学周密地场地分析是低干预设计的起点;多层次的景观安全格局,有助于更有效地协调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并为不同土地的开发利用之间的空间“交易”提供依据。将人工干预与自组织能力结合,开启和加速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恢复。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年(卷),期】2015(000)016【总页数】1
【关键词】干预;自组织;生态;景观;安全格局
1 低干预与高干预概念
低干预是指自然的自组织能力,运用自然规律与生态原理,利用与引导发挥自然过程的作用,自然能量被最大限度地借助来降低人为干预的设计。低干预试图减少场地介入的范围与深度,通过科学的开发位置,选择用较少的外界干扰实现最大的使用功能满足,以此减少人工开发活动对场地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干预,同时减少建造费用的消耗。
高干预是指自然的他组织能力,是相对于低干预所提出的程度上的变化,是以生态系统演替状况和一定的人类价值目标为依据,一定的频率,强调和不同方式的正向干预来调节、修复、补偿、重建其原有的演替能力,生态系统可以沿原有或其他演替路径演化,能够形成一定的生态系统结构或(和)功能。
2 景观高干预的实施因素
2.1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正确把握场地的生态结构特点,进行最精准的位置决策,需要依靠景观生态结构理论。景观生态学家福尔曼和戈登认为组成景观的单元包括:缀块(也称斑块廊道和基底(也称基质)合理选择廊道与斑块位置,是基底条件为根据所做出的科学判断,既要使廊道与斑块本身健康地生存与发展,还要有利于基底的物质循环与生态系统的平衡运转。科学周密的场地分析是低干预设计的起点。2.2 景观安全格局途径
多个生态系统组成的综合体为大地景观,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对象是大地综合体之间的各种过程和综合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解决如何设计综合体格局以便明智地协调人类干预活动,有效地保障各种过程的健康与安全。
2.3 恢复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
通过人的干预,可以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系统的再生能力。例如棕地(通过景观设计,恢复采矿区,恢复过去备受污染和破坏的产业基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德国的鲁尔钢铁厂和中国的岐江公园都是这样的典范。大量专业知识迅速得到积累,景观设计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主力军。为了实现可持续景观,景观设计重建和恢复自然河流和湿地系统,开启和加速自然系统的再生能力。
3 景观低干预的实施因素
3.1 显露自然——引导自然过程
城市生活中的支持系统与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一样,在大众眼中消失。一些人有意识地掩藏起来那些“丑陋的对象”,例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及变电站等。自然城市景观的生活支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遮掩,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更谈不上关心环境生态而截至的日常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3.2 介入最低设施
在景观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如1970年,景观设计师哈克被委托在始建于1906年的西雅图煤气厂8000m2的旧址上建设新的公园顺理成章的做法是将原有的工厂设备全部拆除,挖去受污染的泥土并运来干净的土壤,种上树林、草地,建成如画的自然式公园,但这将花费巨大。哈克却决定尊重基地现有的东西,从旧址已有的东西出发来设计公园,而不是彻底抹去这些记忆。设计师把这些工业设施和厂房改建成一些公园设施,供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原先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丑陋的工厂保持了其历史、美学和实用价值。公园把工业废弃物的作为一部分,有效地减少了建造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3.3 增厚——赋予多重功能
风景园林的价值体现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对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甚至经济功能等的满足。谈及功能的叠加与复合,位于纽约十三号街泽恩和布林事务所设计的帕雷公园是多功能结合的绝佳案例。设计者泽恩在430m2大小的基地尽端设计了一个水墙,街道上的噪声被潺潺的水声掩盖,攀援植物爬满了两侧建筑的山墙,作为“垂直的草地”。
4 从干预到自组织的演进
尊重场地现状、设计尽量维持自然原貌,科学周密的场地分析是低干预设计的起点;多层次的景观安全格局,有助于更有效地协调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并为不同土地的开发利用之间的空间“交易”提供依据。之后进一步运用自然规律与生态原理,利用与引导自然过程发挥作用,通过最少的场地介入、最低的环境干预与最高的场地环境资源利用,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从他组织(人
为)向自组织(生态系统本身)的演进。将人工干预与自组织能力结合,开启和加速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恢复。(责任编辑 荷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