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有关旅游发展调研报告5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崆峒区“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崆峒区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例会制、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区级领导联系协调制、重点工作推进责任制、限时制等工作机制。

2.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布局,绘就了旅游产业发展新蓝图。组织编制了《崆峒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崆峒区“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一中心一龙头一纽带三片区”(即:建成全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以崆峒山大景区为龙头,以泾河为纽带,打造崆峒山大景区及周边旅游综合服务片区、南部生态休闲康乐片区、东北部乡村民俗体验片区)的旅游产业规划布局。邀请省级资质单位进行了乡村旅游区修建性规划编制,通过了《平凉市虎山生态旅游观光园概念性规划》《平凉市大树谷生态休闲山庄概念性规划》《平凉市崆峒区上杨回族乡乡村旅游扶贫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

3.持续扩大景区容量,延伸旅游线路,景区建设和品牌打造成效显著。区上以崆峒山大景区为龙头,以周边景区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为带动,全面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20XX年完成投资2.85亿元,实施平凉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区、崆峒生态旅游度假山庄、崆峒山景前区绿化等重点项目38项,建成了泾河北路西段道路桥梁及景观绿化带、半山村落农家乐集中区、崆峒国医养生馆等项目;20XX年完成投资3.6亿元,相继建成白

水康泰休闲农业示范园、白庙贾洼阳光采摘园、梨花塬山庄等项目,旅游产品供给得到了有效补充,产业链条实现了充分延伸。 4.充分发挥“旅游+”功能,整合优势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充分挖掘道源、武术、养生、民俗文化内涵,组织开展了中华道源文化研讨会、平凉崆峒(国际)武术节暨甘肃省传统武术锦标赛等活动。在旅游与农业融合方面,建成了花所天源、白水康泰、海升超越农业等一批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海寨沟滑雪场、半山村落农家乐集中区等一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崆峒镇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省养生旅游特色小镇”。在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方面,策划举办了甘肃省传统武术锦标赛、崆峒山全民登山赛、海寨沟冬季长跑等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两届崆峒冰雪文化旅游节。在旅游与城建城管融合方面,对南山生态公园、柳湖公园、绿地广场、宝塔公园等主题景点进行了景观建设和功能提升,全面提升了城市旅游功能和品味。

5.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要素配置,旅游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南山生态公园、柳湖公园两个3A级景区道路设施得到明显提升,完善提高了崆峒山、海寨沟、白庙塬区乡村旅游点及重点旅游专业村的道路通达度,全面打通景点连接通道。住宿设施建设呈现多样化态势,积极发展酒店住宿、特色住宿、农家乐住宿等多种住宿业态,规范提升了

广成大酒店、五味宫、红泉大酒店等酒店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杜鹃田园、海寨沟康养馆等特色民宿已投入运营。地域特色餐饮建设加速推进,崆峒镇半山村落农家乐聚集区、白庙塬区农家乐聚集区、崆峒古镇小吃街等主题餐饮已建成运营,餐饮环境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国内和省内品牌旅行社进驻我区设立分公司数量持续增加,全区现有旅行社、分社、服务网点共37家,旅行社规范化经营、创新推广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差价盈利向提供优质服务盈利的转变。特色休闲娱乐产品开发有序推进,世纪商业广场、世纪花园酒吧一条街全面建成;文化娱乐场所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崆峒山大景区实景演艺剧场、老戏台茶楼等成为崆峒山景区的新亮点,《忆画崆峒》等实景演艺剧目已形成特色品牌。

6.创新旅游营销体系,树立旅游品牌,提升了崆峒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精心组织开展高层次、高水平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开发打造面向国内外、串联省内市内的精品旅游线路,拓展中远程客源市场。全力配合举办了平凉?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崆峒冰雪文化旅游节,崆峒葡萄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会已成为崆峒旅游新的宣传亮点。同时,充分利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文博会、西洽会、中国旅游日等节会平台开展了组团宣传推介;在央视、新浪等国内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络播放崆峒旅游专题片,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宣

传报道。崆峒旅游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旅游综合影响力持续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域旅游发展先进地区相比,与广大游客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氛围不浓,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有关部门和乡镇对发展全域旅游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前期工作不扎实,全域旅游发展氛围仍然不够浓厚。相关部门主动参与融入、积极协调配合的机制尚未建立,旅游管理机构的综合协调职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部分在建项目报备手续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部分新建旅游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如总投入近2000万元的文邓大树谷项目和小鲤鱼生态山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备,有关涉及项目建设的报备材料不健全等。部分景区内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停车场、交通标识、旅游厕所、垃圾处理等建设滞后。

三是旅游项目核心品牌少,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目前全区仅有5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景区数量与周边城市相比

较少。旅游项目设计上,普遍存在体验感不强、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主打“拳头”产品不多,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旅游吸引力弱。 四是部分项目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同质化倾向明显。部分旅游项目建设前期介入和宏观指导工作不够,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如东部川区的天源生态农业园、金伟源特色种植示范园与白庙境内的阳光采摘园和文邓大树谷等均为“旅游+餐饮+采摘”模式,缺乏错位竞争和优势互补的思维和理念。

五是全区高端旅游人才匮乏,部分景区经营理念落后。旅游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缺乏精通旅游管理和擅长旅游营销策划的高层次人才,从业导游大都是初级资格,中、高级资格偏少。绝大多数景区景点吸引力不强,仍以收取门票为主营业收入,没有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五、对加快我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委员们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综合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1.提高思想认识,营造重视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引领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是纳入全区经济发展计划,摆上工作日程。进一步加强对全域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作为“一把手”工程,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积极稳步推进。二是高标

有关旅游发展调研报告5篇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崆峒区“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崆峒区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例会制、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区级领导联系协调制、重点工作推进责任制、限时制等工作机制。2.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布局,绘就了旅游产业发展新蓝图。组织编制了《崆峒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崆峒区“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一中心一龙头一纽带三片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i1zz3dcic8n6j4879hw6x2111f27v00ba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