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拓展延伸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与实行,小学语文更加注重拓展延伸教学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领域得以拓宽,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认知文本内容延伸至感悟文本情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基于教材,展开课堂拓展留白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其审美观、道德观、人生价值观还处于朦胧阶段,还没有科学的价值体系以及辨别真理的独立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教材拓展延伸教学,使学生通过优秀作品的指导可以从中领悟生活美、艺术美、自然美、语言美、情感美,并在这些“美”元素的熏陶下提升自身的语言鉴赏能力,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效果。而课堂留白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从中感受文学之美。由此可见,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学生而言,不只是体现在文字的视觉冲击力,还凸显在作品本身的情感因素。比如《月光曲》一文中描述了这样一句话: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这句话主要表达主人公弹琴时,琴身不仅抚慰了盲姑娘和他哥哥孤寂的内心,还让海面穿上了一层美丽的“外衣”。琴声、画面、文字的美妙结合,为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艺术气息。琴声与画面的结合通过盲姑娘的表情传达了琴声的意境美,画面与文字的结合使人联想到生活的美好和
大自然的美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留足留白的时间。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钢琴,并找好与课堂相关的视频素材。当学生想象这一画面时,教师就让会弹钢琴的学生弹琴,并播放视频素材。在学生展开联想过程中时,教师不限制学生的思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多留给学生遐想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在脑海里浮现各种美妙的画面、再通过动听的琴声和作者充满情感的文字表达,原本使枯燥无味的课堂顿时变得宽松、愉悦,即让学生感受出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又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对生活的意义。音乐的魅力、文字所表示的意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美等都是文学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学生在细细揣摩文字、联想画面的同时感受生活细节之美、琴声之美。由此可见,课堂留白在小学语文拓展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提高小学生思维拓展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从读学写,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文本内容适当展开科学有效的拓展延伸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并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并让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实现知识的共享,促进内外学习的有效结合。在课中,开
放式的活动总是贯穿于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仅仅课堂上活动还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课后我们也要进行知识的拓展,进一步的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同类的文章,调查采访,写调查报告,演课本剧等等都是课后拓展的途径。比如在讲解《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由读、学到写的转变,在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以文中“水”这个片段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展开写作。在反复阅读:“我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漓江的水真绿啊......”后,引导学生抓住“水”的特征。即:清、绿、静。然后引导学生将漓江的水与西湖的水进行对比,采用对比分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可以运用比喻、象征或者排比的方法展开写作。学生在模仿写作过程中不仅能够激他们的思维,还可以提升阅读的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
再比如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课文的总体是按照“总分总”的线索展开描述。教师以此作为学生扩展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美丽的家乡》。采用这种创新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现象力、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从读、学至写,《世外仙境―桃花源》、《乌江画廊》等一篇篇写稿呈现在课内。学生在模仿文本表现手法的同时也感悟了文本表达的内涵,并通过课外延伸阅读能够对写作方式和文本内容进行举一反三,既可以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又
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拓展延伸-文档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