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 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就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而且现代 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健康在三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核心地位。试想,一个缺乏心 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的人,必将影响生理健康,更不可能获得社会健康。我国当前的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为前提的,而众所周知,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有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甚者,把学生中存在的厌 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承受力差等问题归纳为思想品质问题,从而出现认识误区。实质 上这些都是因为认识偏颇、情绪激动、意志薄弱、内心矛盾而产生的苦恼困惑,或受到刺激、 挫折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由于我国现在的独生之女不断增多,家长过于溺爱,甚至是娇 生惯养。一切以小孩为中心,助长了他们在认识偏颇、固执,情绪易激动、意志薄弱等。而 且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曾对 4000名大、 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 发现 42.68%的学生感到经常 “做 事容易恐慌和紧张” , 53.62%的学生感到经常“对面临的事情过分苦恼和烦闷” ,47.35%的学 生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而感到无法与人相处和交往” , 52.63%学生在“心情不舒 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常感孤立无援” 56.67%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感 到无法接受” 。 从这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许多学生身上已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心理缺陷, 尤其是 所谓的高智能学生身上的自私、虚荣、狂妄、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等现象,甚至 遭挫折、失败就表现失常,或自杀等问题,这种现象已蔓延到了小学。在一些小学里也出过 不少类似的例子。以上这些调查数据和例子都足已使我们的教育者忧心忡忡的同时,需好好 反思,如果待真正发展到精神分裂以至自杀犯罪时,才矫正与治疗那就为时过晚了。心理学 家认为:凡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 ”因此,综上 所述的客观现状,都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抓紧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心 理健康教育务必受到重要关注,这对提高素质教育及民族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难怪心理学 家提出:二十一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未来的竟争是心理素质的竟争。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教育者应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心理教育课程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现在初一《思想政治》新编教材,以人为本,开设了心理知识内容,注重心理品质,以 促进心理健康化, 另外, 还应提倡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 如 《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条件》 、 《增强承受能力,克服考试焦虑》 、 《让良好行为化为习惯》 、 《学会控制情绪,培养积极心态》
等,以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或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等。但心理教学或讲座务必要在愉快的氛 围中使学生得益,该课的开设不应该增加学生的负担,更不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否则将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心理教育课应注意以下特点:
1、趣味化。针对学生的实际,热点、不良心理反应等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 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注重自我 心理修养能力的培养。如讲意志时,针对学生“计划订起来生动,读起来感动,过了三天不 动”的现象,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适合个人特点及实际,做到有始有终,磨炼自己的意志。 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 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 一书中说:“大胆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并力争得到一个成功的记录。 ”因此,针对学生的耐 挫力差, 讨论如何对待挫折时, 除对各种心理情况作出种种对策, 让学生走出自我的 “怪圈” , 找到自我外,还要求必须付诸行动,让实践时时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做几回还是最 终胜利者。
3、个别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需个别指导分层指导。因此,可指导学生制订 自我心理修养计划,分步实施,并定期进行自我对照检查,以解决心理问题。
二、参加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课内与课外是个有机整体,应 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博,体验交 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团队 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知识竟赛、文艺联欢、旅游参观、社会调查、
读书报告会等心理学家 断言,一生中从未发生过心理障碍的人是绝对没有的,只不过轻重有别,程度不同而己。由 此,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兴趣小组(文学写作、美术、书法、棋类、集邮舞蹈等不仅 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还 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 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进行注意力转移,以不至于“越想越别扭, 越想越伤心”而导致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
所谓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个心理 承受能力薄弱的人,是经受不住挫折失败的,更难经受住诱惑或压力,以后也就难立足于社 会。因此,进行实践活动,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以及耐挫折能力,接 受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建立心理档案,注重开展咨询活动。
心理档案一般可分为这样几项:家庭成员情况、个人简历(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思想 行为、疾病史等个性心理(性格 、特长、智力测试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测试及分析心理咨 询记录等。建立心理档案,便于教师从内到外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做到有的放 矢,易于开展心理工作。
心理咨询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给咨询对象以启发与教育的过程,即教育者让学生诉 说自己的烦恼、痛苦、疑惧使学生在得到情感渲泄和净化的同时,让教师因势利导,促进学 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一些具有自私、自悲嫉妒、孤独等心理的学生,大多是在 感到不受人们欢迎时,才丧失自信心,表现出心理缺陷的。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如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根据学生的实际,当面畅开 心扉,摆问题,谈认识,以求得老师的疏导。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心理调运另一种是进行 简接咨询,如电话咨询、信件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不显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 以避免尴尬情境,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心理卫生橱窗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如讨厌某位老师,不愿与他合作,甚至不愿听他的课该怎么办?如何处理早恋现象?如何与 父母相处得好?等。
因此,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务必注意以下三原则:
1、保密性原则。教师必须对学生讲诉的内容保守秘密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这样方可 对来访学生消除重重顾虑,不辜负学生的信任。
2、交友性原则。教师应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才会 使学生感到亲切,真诚、热情,没有顾忌,解决心理困惑。
3、教育性原则。教师除应启发学生认识自我,找寻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外,还必须引 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 组、升华的过程。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 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 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 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中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 总结经验,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拓荒者。
2014年 4月 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