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题干 答案 地质大循环: 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多元重复补偿: 指在生态系统中,有一个以上的组分具有完全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或者说在生态网络中有多个组成成分处于相同或相近生态位上,这样在外来干扰使其中一个或几个组分破坏的情况下,另外一个或多个组分可以在功能上给予补偿,从而相对地保持系统的稳定。这种现象叫。 辅助能: 是指人类为满足系统平衡和提高系统生产率的需要而额外投入到系统内的除太阳能以外的能量。 化感作用: 立体农业: 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它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是利用立体空间进行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和立体种养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能值: 农业生态系统: 是一种流动或储存的能量中所包含的另一种类别的能量的数量,称为能量的能值。 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农业生态学: 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内农业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从而进行合理调控以保证系统持续发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群落的时间结构(季相): 群落中的物种由于物候更替而引起种类组成结构和个体数目的周期性变化称之为群落的季相,也叫群落在时间上的成层现象。 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小型组合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演替: 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新的物种出现,出现了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的方向,有顺序发展的变化过程,称为生物群落演替。 生态对策: 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繁殖和发育、竞争等方面朝着不同方向选择、适应不同栖息生境的对策。 生态平衡: 指在一定时期内和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结构与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生态入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生态失调: 生态系统: 是指生态系统偏离平衡态而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现象。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组分(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完成一定功能的统一体。 生态学 生态优势种: 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在决定整个群落的特性和功能上,并非群落中所有的种群同等重要,而是只有一个或几个种群以它们的数量多、生产力高、对其它种群影响大而在群落中处于统治地位,将这些种群称为生态优势种。 生态足迹/生态占用 : 任何已知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某个个人)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物的所需要的具有生态(物)生产力的土地总面积(陆地和水域)。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各种化学元素沿着特定的途径在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间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或物质循环。 十分之一定律: 林德曼在对天然湖泊和实验室水族箱的研究中发现食物链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在10%左右,将之称为。 食物链: 指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组分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彼此连接起来的一个序列,就像一条链索一样,将这种链索关系形象地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形成食物链之间交错纵横,彼此相连,构成一种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 原始协作: 两个种群相互作用,双方获利,但协作是松散的,分离后双方仍能独立生存。种间结合主要是植物的一种表现形式。 种群: 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 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在实际环境下,由于种群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和其它资源的限制,其增长是有限的,往往是开始很快然后逐渐减低最后平稳,这种增长方式叫。 二、选择题
题干 ( )提出了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 A. 奥德姆 B. 林德曼 C. 谢尔福特 D. 李比希 1865年,( )提出生态学一词。1866年德国生物A. Reoter(勒特) A; D 选项 答案 B 学家( )首先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B. 坦斯利 C. Odum D. 海克尔(Haechel) 1866年首先提出生态学概念的学者是( ),1929年首先讲授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是( )。 A. 海克尔 B. 阿兹齐 C. D. 奥德姆 A. B. Lindman C. Tansley A ;B 1971年美国生态学家( )改进生态学概念。1942年美国( )提出著名的“食物链”概念。 A; B D. 海克尔 关于演替的正确说法是 ( )。 A. 演替是指群落经过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一种群落取代另一种群落的顺序过程。 B. 演替是指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无规律性。 C. 演替是指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无方向性。 D. 演替以先锋物种为发展顶点。 两个种群相互作用,双方获利,但协作是松散的,分离后双方仍能独立生存,这属于哪种种群关系( ) A.互利共生; B.原始协作; B C.偏利共生; A D.中性作用 农业资源利用中,因地制宜原则是由农业资源的 A. 有限性 ( ) 特点决定的。 B. 区域性 C. 整体性 D. 可变性 A . 化肥 B. 资金 C. 土地 B 社会资源不包括 ( ) 。 C D. 劳力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途径主要包括: ( ) 。 A. 农艺节水 B. 生物节水 C. 工程节水 D. 管理节水 相比较,我国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是 ( )流域,A. 黄河 而水资源最紧张的区域是( )流域。 B. 长江 C. 淮河 D. 海河 小麦每亩茎蘖数超过30万后,穗子变小,粒重减轻的现象属于 ( ) 。 A. 随动调控 B. 冗余调控 C. 反馈调控 D. 程序调控 A. SO2 B. CO C. CO2 D. NnOx A. 系统存在输入与输出 B. 高的物质生产量 C. 生物多样性 D. 完善的食物链 C A、B、C、D B ;D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 ) 。 C、D 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 A 三、判断题
题干 次级生产为初级生产提供产品,次级生产产品和副产品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决定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畜禽、鱼或其他动物的种类,数量和转化效率。( ) 答案 错误 次生演替一般是从它被破坏的阶段的阶段开始( ) 错误 地质大循环事实上是在五大自然圈中进行的,这五大自然圈是指大气圈、海洋圈、土壤圈、正确 岩石圈、淡水圈。( ) 高度梯度和纬度梯度的规律是一致的,即随纬度和高度增加,温度降低、降水减少。( ) 错误 环境因子在生物的各个生育期的影响效果是等同的。( ) 秸秆燃烧后的养分与原秸秆总含量相近,因此还田草木灰的效果与秸秆直接还田的效果基本是一样的。( ) 经常可以发现,在自然界中生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特定的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这可能是有其它重要因子在起作用。( ) 农业生产上的作物种类种植的多样性属于多元重复补偿的一种类型。( ) 农业生产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原因。( ) 农业生态系统是比自然生态系统更开放的系统。( ) 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的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是全封闭系统。( ) 农业生态系统是受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双重制约的。( ) 农业生态系统是自给自足型的生产,系统内部物质平衡,是更封闭式的系统。( ) 错误 错误 正确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农业资源总体特性包括整体性、地域性、变动性 、多用性 、数量和潜力的有限性。( ) 错误 生态优势种与顶极种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 ) 错误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二者之间的范围称为耐性范围,正确 生物一般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因子耐受范围很窄。( ) 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正确 该特定环境即为该生物种的生境。( ) 我国从东南至西北可以分为三个不等雨量区即丰水区、少水区和干旱区,植被类型也相应分为三种类型即 森林植被、森林植被 和 草原植被 。( ) 物质循环根据物质所经历的路径不同可分为地质大循环和 生物小循环 ;而根据循环过程中大量贮存的形态又可分为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 物质在流动过程中,周转率越高,周转期就越短,物质循环效率就越高。 ( ) 一般情况下农业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复杂。( ) 在一个因子处在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的耐受能力可能下降。( )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利用负反馈机制使系统远离“目标”。( )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不同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 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均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