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谈方心曲领中的天圆地方之说-精品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谈方心曲领中的天圆地方之说

图1为韩国祭祀表演,服饰有着明显的中国印记。缀于交领之上的白色的颈饰就是方心曲领,明代时传入韩国。虽然细节方面已与我国古代有些区别,但其上圆下方的基本形制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古代“天圆地方”观念,具有“象法天地”的设计特征。 一 方心曲领

方心曲领,宋代官员朝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礼记集说》中记载:“今朝有方心曲领,以白罗为之,方二寸许,缀于圆领之上,以系于颈后结之也。”由此可知,宋代的方心曲领应该是上为圆形,下为二寸方形,同时后有长长的丝带系于颈后。 “曲领”,做为官服的一种领式,在汉代已经出现。由《释名·释衣服》:“曲领在内,所以禁中衣领上横壅,其状曲也。”可知,曲领其实是位于内衣胸前衬的半圆硬领,它起到避免内衣衣领拥起,保证朝服熨帖的作用。

《新唐书·舆服志》中首次出现“方心曲领”,并已经戴在外面。从《古代帝王图卷》(图3)中,不难发现,唐礼服中的方心曲领是在中单上衬起一半圆形的硬衬,可以使领部凸起[1]。 《宋史·舆服志三》明确提出“白罗方心曲领”。但是由于五代十国的战乱更替,遗失了诸多细节和实物,因此此时方心曲领已不复原本形制。宋人依据古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方心曲

领设计成了上圆下方,形似璎珞锁片的白罗做成半环形“项圈”。后来,这种方心曲领被纳入礼服系统传承下来,一直沿用到明末,并传至日本、韩国。直至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在韩国的民族服饰上看到它们的身影。

我国古代服饰“取诸乾坤”,(《系辞·上》)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的载体。衣在上,是天的象征;裳在下,是地的象征,十二章绣于一身,是谓“披星戴月”,“象法天地”的设计原则表现的淋漓尽致。方心曲领是宋明两代朝服体系中重要的装饰之一,有着重要意义,是身份的象征。其形制上圆下方,上法天下法地,暗合“天圆地方”。 二 天圆地方与方心曲领

天圆地方,这是我国古代最典型、最核心的宇宙观。它不仅是先民们对天与地存在方式的理解,还是对天地关系的概括。“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乎?孰主张是?孰纲维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庄子·天运》)这是先民对天地关系的探寻,他们试图弄清我们头顶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脚踏的地是什么形状的?“苍天如圆盖,大地似棋局”,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古时人们对天地的看法——天圆地方。然而根据《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载可以了解,古人对于天圆地方也有“四角不掩”的困惑,因此,它不可能是从“直观的”或“经验的”观察所得,而一定有着另一个体系作支持[2],正如文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吕氏春秋·圆道》中对此有更为详尽的解

释:“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所以天圆地方更多的说的是“道”,即自然规律表现出来的方式。这与传统阴阳学不谋而合。古人把天地不分、混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乾坤,即天地。易系辞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乾,为天,有生生之德,可大可久,但无方无体,变化莫测。直、方、皆为坤体。大谓坤,坤阴,万物资生,焉能不大?朱熹曰:柔顺正固,坤之“直”也。赋形有定,坤之“方”也。德合无疆,坤之“大”也。[3]这些都说明了天与地,圆与方,阴阳结合,事物互补,自然万物才能得以繁衍,生活才可长久。

我国古代造物讲究天人合一,象法天地。正如《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的“象”已不再是殷商时期人们纯粹为确定吉凶而指的天象了,它既包含着人对现实事物的观察方法,同时还包含了人对这些自然、社会事物的总结认识,也即对事物存在的美的认识。[4]天圆地方是先民关于天地最早的理解,因此在传统设计上的体现真是举不胜举。《周礼·考工记》中规定:“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

谈方心曲领中的天圆地方之说-精品文档

谈方心曲领中的天圆地方之说图1为韩国祭祀表演,服饰有着明显的中国印记。缀于交领之上的白色的颈饰就是方心曲领,明代时传入韩国。虽然细节方面已与我国古代有些区别,但其上圆下方的基本形制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古代“天圆地方”观念,具有“象法天地”的设计特征。一方心曲领方心曲领,宋代官员朝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礼记集说》中记载:“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ho1p9bwzp1qw0b8cvba7dd7d92wae01ap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