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效果
沈宇
【摘 要】【摘要】目的 探讨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糖尿病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2)及对照组(n=52)。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护理,研究组实施定期门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DKT量表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定期门诊护理干预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7(009)035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门诊, 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血糖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糖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饮食及运动生活方式调节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门诊护理干预方式对血糖的影响报道不一[1]。本研究目的是明确门诊护理干预的作用与结果。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糖尿病门诊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52例采取了定期门诊护理干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纳入标准[2]:所选入患者均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已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排除标准[3]:存在心、肾等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存在酮症酸中毒者;存在严重感染者。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糖尿病门诊就诊的10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52)及对照组(n=52)。研究组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为41~70岁,平均年龄为(62.1±5.7)岁,病程为1~14年,平均病程为(4.3±1.3)年,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下35例,大专及以上17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为39~68岁,平均年龄为(59.4±5.2)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为(4.1±1.1)年,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下32例,大专及以上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门诊护理,进行一次性病情指导,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并进行常规电话随访,嘱咐患者定期复查。患者是否进行门诊复诊由患者自行决定,不进行强制性督促。
研究组采取定期门诊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建立门诊档案。每隔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月定期门诊随访1次,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干预。若患者超过1个月未来,由责任护士主动联系患者询问其原因,调整门诊随访时间。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如下:要求患者家属陪同患者参与门诊护理干预,对其进行面对面指导。每次对患者进行病情控制综合评估,包括用药情况、血糖指标、运动情况以及饮食情况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由患者家属协助监督[4]。用药方面,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类型、作用、用药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通过患者家属协助,督促患者合理、科学用药,避免
出现盲目用药、随意停药的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对于部分年龄稍大的患者可由家属协助其完成。若血糖出现较大波动,要求患者及时反馈,由责任医生进行专门指导,以保持血糖稳定,干预半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取密西根糖尿病中心糖尿病知识测试量表(DKT量表对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定[5],该量表共计23项单选题,总分为23分,分数愈高说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愈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统计学分析通过SPPS 19.0软件完成。所涉及数据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P<0.05即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研究组DKT量表评分为(19.17±1.23)分,高于对照组的(14.22±1.2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65,P<0.05)。
3 讨论
常规糖尿病门诊护理尽管能够对患者进行一定指导,但缺乏持续性。治疗初期患者能够按照医嘱用药,并克制不良生活习惯,但无法长期坚持。定期门诊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