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 民事诉讼概说 第一节 民事诉讼 民事纠纷得特点:
①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②民事纠纷得内容就是民事权利义务处于不正常得法律状态 ③民事纠纷得解决方式与解决程序具有高度自治性 民事纠纷得解决方式:
自力救济、社会救济(调解,仲裁)、公力救济
民事诉讼:国家审判权得唯一代表,法院,作为中立第三方,按照一定得程序,处理当事人之间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不正常而产生得矛盾、冲突与争议得一种活动机制与活动方式,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诉讼关系得总称.
民事诉讼得特点:
1)诉讼对象得特定性(平等主体之间得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 2)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有高度得意思自治性 3)当事人诉讼权利得平等性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就是指国家制定与认可得,规范法院、当事人、其她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得、以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为内容得法律规范得总与.
民事诉讼法得性质:①就是公法。②就是部门法。③就是基本法。④就是程序法。
民事诉讼法得时间效力:作为程序法,民事诉讼法有溯及既往得效力.新法之间受理得案件,已经按照旧法进行诉讼活动得仍然有效,尚未审结得,适用新法。 民事诉讼法得渊源:
1)宪法 2)民事诉讼法典(狭义渊源) 3)有关法律规定 4)行政法规 5)有关司法解释 6)地方性法规 7)国际条约 第二章 民事诉讼基本理论 第一节 诉与诉权
诉:就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裁判得请求,以及请求法院就自己得法律主张或权利进行裁判得诉讼行为。
诉得特点:①诉即就是行为也就是请求。②诉得主体就是当事人。③诉得内容就是当事人请求法院解决得民事权益争议。④诉就是当事人对法院得请求.
诉包含两层含义,即程序意义上得诉与实体意义上得诉.
程序意义上得诉,就是指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得,为保护其合法权益而行使审判权得请求.
实体意义上得诉,就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得要求人民法院维护其民事权益,制裁她人违法行为得请求.
程序意义上得诉,以实体意义上得诉为基础,实体意义上得诉就是程序意义上得诉得目得与内容;程序意义上得诉,就是实体意义上得诉得以实现得保障.
诉得种类:一、确认之诉(支配权):就是指一方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确
认她与另一方当事人之间就是否
存在某一民事法律关系得诉讼。
确认之诉得特征:1)当事人仅要求确认当事人之间就
是否存在一定得民事法律关系,而不具有给付、变更等内容 2)前提必须法律关系不明确,具有确认利益
3)所要确认得民事法律关系必须就是现存得
二、给付之诉(请求权):就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
判令另一方当事人履行一定义务得诉。
给付之诉得特征:1)以某种法律关系得存在为
前提
2)当事人之间有权利义务之争 3)法院要在确认确认当事人之
间存在得民事法律关系得基础之上判令义务人履行义务
三、形成之诉(形成权):又称变更之诉,就是指一方
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根据新得法律事实,变更或解除其与另一方当事人之间得民事法律关系。
形成之诉得特点:1)以现存法律关系为前提
2)单纯得形成之诉不具有给付
内容
3)在人民法院得形成判决生效以前,当事人之间得法律关系仍然保持不变
4)非诉讼争议人亦可提起形成之诉
诉得要素:就是指构成一个诉必须具备得因素. 一、当事人(必备要素)
二、诉讼标得:就是指当事人提出得要求法院予以裁判,确定其某种
民事实体法律地位或某种民事实体法律效果得请求或声明,也就就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得实现其具体法律利益得要求。
三、诉讼理由:就是指当事人提出得诉讼请求得以成立得根据,包括
事实根据与法律根据.
事实根据就是指诉方当事人提出诉讼请求所根据得
客观事实。
法律根据就是指诉方当事人提出诉讼请求所依据得
法律规定。
作用 数量 存在范围 诉得标得 诉得构成要素 一个诉一个诉得标得 必须有 诉讼标得物 不影响诉得构成 一个诉多个标得物 不一定会有
表现形式 含义 不同 抽象法律关系 诉得标得 实际存在 诉讼请求 就是一种法律关系,并基于行使诉权而香对且发生争议需要法院予以裁判 方提出得具体主张 稳定性 不同 不能 变更 可以变更、增加、 减少、放弃 诉得合并条件:①必须就是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提起得数个诉讼。②受诉法院至少对其中一个诉讼有管辖权,但有专属管辖权得诉不能合并。③合并得数个诉讼必须适用同种类得诉讼程序.④合并之诉须属于法律未禁止合并得。
诉得分离条件:①法院已经将几个诉合并受理。②已经受理得几个诉合并审理将导致诉讼程序复杂化与不经济。 诉得变更与追加指诉得任一要素发生变更与追加.
反诉:就是相对于本诉来说得一种诉,原告提起得诉,叫本诉,反诉就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得民事诉讼程序中,本诉得被告以原告作为被告,向受理本诉得人民法院提出与本诉有牵连关系得,目得在于抵消或吞并本诉原告诉讼请求得独立得反请求。 反诉得特征:
1)反诉只能由本诉得被告向法院提起(本诉甲告乙,反诉乙告甲) 2)反诉就是一种独立得但又与本诉有牵连关系得诉 (本诉撤诉,反诉也能独立存在) 3)反诉目得得对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