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授课内容
内 容
第一章 绪 论 一、生物化学概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化学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生物分子在结构、功能、分子间相互关系以及表达生命现象和变化规律。
内容含盖: 细胞生物学、组织学、遗传学、生理学、化学、物理 学、生态学、医学、药学、营养学等。
不同学科领域,分化出更专业、侧重点不同的分支生物化学。 如: 动物生化、医学生化、药学生化、临床生化、病理生 化、农 业生化、环境生化、遗传生化、生理生化等
二、研究内容
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物大分子。
研究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活性变化、分子之间的功能关系、以及生物组织构建、细胞与组织关系等。
研究分子间的能量转换、能量贮存形式、能量分配等。
研究分子间的生物信息传递、贮存、表达与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与变化规律等。
研究大分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循环规律。
研究生物大分子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其他自然、生物学科提供大量基础性的理论依据。
生物大分子主要有五类:蛋白质、核酸、脂肪类、糖类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如:维生素类、非肽性激素类等)。
三、现代生物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生物化学的起源主要指:1877年德国生物学家霍佩赛勒首次提出“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和 “蛋白质”(proteide) 等词汇;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研究的对生物化学,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最著名的里程碑的成果就是50年代对核酸分子结构的发现。同时开起了现代生物化学中分子研究新领域的大门。
50-60年代,开始了蛋白质分子测序,推动了蛋白质人工合成; 如 第一个测序并合成的蛋白质是牛“胰岛素”(1955年/1965年) 60-70年代,开始了DNA分子测序;
如 第一个测序的是酵母“丙氨酸tRNA”(1965年) 80年代,发展出了现代生物工程学(biotechnology)。
这是由发酵工程学、细胞工程学、酶工程学等多项现代新技术领域集合而成的现代综合性学科。
同时也是现代化实验与工艺技术大发展的结果。主要有 基础性: 酶切技术、分子杂交技术、人工合成技术等;
工程应用性: 基因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克隆技 术等。 科学的发展从来都多学科、多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推动,从而不断涌现新发现、新技术、新思想的结果。
研究手段、实验技术的进步也是现代生物化学发展最核心的组成之一。 电子显微镜(electronic microscopy)、超离心(ultra-centrifugation)、色谱(chromatography)、同位素示踪(isotope tracing)、X-射线衍射(X-ray reflection)、质谱(mass chromatography)以及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等技术都为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9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 ;提出了“基因组学( functional genomics )”和“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 )”新概念。
六国历经10年(1994年/2004年) ,共完成30亿对碱基的测序工作。绘制了人类基因组图谱,打开了基因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的应用大门。
94年提出蛋白质组学概念,秉承了基因组学思想,结合更高精的实验技术与手段(如出2D电泳、电脑图像分析技术、质谱技术等),建立蛋白质数信息据库,用于蛋白质鉴定、器官与组织的蛋白质表达、病理与生理状蛋白质群集表达与作用规律等研究。
另外,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的诞生,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和工具保障。
目前已建有大规模的核酸序列数据库、蛋白质序列数据库、分子结构数据库等,在生物信息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传输等方面已投入大量应用。
四、生物化学与畜牧兽医的关系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中最基础的学科。直接影响农学、医学、畜牧、兽医、水产等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与动物生理学、营养学、遗传学、繁殖学、药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疾病诊断学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对从事动物生产和动物健康事业极为重要。
如:动物养殖中涉及营养物质的形态、吸收、转运、分解、同化等; 疾病防治中涉及细胞组织病变和不同药物的作用、代谢性能等; 动物繁殖中生殖细胞特性、生殖过程、激素作用、代谢变化等。
本章主要内容: 1、生物化学概述 2、研究内容
3、现代生物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4、生物化学与畜牧兽医的关系 5、教学安排与学习要求
第二章 蛋白质 2.1 蛋白质主要作用
蛋白质( Proteins )是生物基本构成成份和功能性单元。就功能而言有主要几种:
1、酶蛋白 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主体。高效率,低成本,催化速度 快,有生命周期。
2、结构蛋白 所有生物体都含有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体最基本的 组成与结构成份。
3、毒素蛋白 很多天然蛋白对其他生物具有很高的毒性(微量情况 下起很强的破坏作用)。蛇毒蛋白(溶血性毒素—— 碱性磷酸化酶类)。
4、受体蛋白 一类特殊的功能性蛋白。传递或放大信号作用。 5、激素蛋白 一类调控生物代谢、微量情况下可发挥很强大功能的 蛋白质。
6、运动蛋白 在激素或神经调控下能使生物体发生运动的功能性蛋 白。
所有蛋白质在结构与性质上都具有蛋白质的共同特征。
2.2 蛋白质分类
根据化学组成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
简单蛋白(simple protein) :由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构成。不同蛋白, 其性质和具体组成结构均不相同。
结合蛋白(conjugated protein) :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非 蛋白部分称为辅基,是蛋白质活性所不可少的最重要的部分。
2.3 蛋白质化学组成 一、元素组成
C、H、O、N、S是最主要的五大元素。其中C、H、O、N可占总重量的90%,构成蛋白质骨架成份。其次有P、Fe、Cu、Zn等功能性元素。 N含量一般占16%,即 1克N约为6.25克蛋白质。
以 凯氏定氮法(Kjeldahl法)测出样品含氮量,再计算粗蛋白含量。 蛋白浓度 = [N] × 6.25
二、蛋白质基本结构单元
蛋白质属生物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是氨基酸(Amino acid )。氨基酸结构:
COOH COOH H2N —C— H H — C— NH2
R (L-α-AA) R (D-α-AA)
α碳为手性碳,有 L、D异构体之分(依甘油醛分子构型为准) 天然AA除甘氨酸外,均为L型;
甘氨酸没有手性碳原子。脯氨酸的氨基为亚氨基。
蛋白质酸解后的天然氨基酸有20种,为编码氨基酸。新发现第21种:硒代半胱氨基酸(硒代替硫);第22种:吡咯赖氨酸。也为编码AA。 依氨基酸上R基团的性质与结构,可分为:
碱性氨基酸(Arg Lys His)、酸性氨基酸(Asp Glu)、芳香族AA(Phe Trp Phe)、极性AA(Ser Thr Cys Pro Asn Gln)非极性AA(Ala Val Cly Leu Ile Met)。
稀有氨基酸(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没有遗传密码)、非蛋白氨基酸(为代谢过程中的过渡态:鸟氨酸、瓜氨酸)。 三、主要理化性质
① α— 氨基酸一般为无色晶体,但多数溶于水、稀酸碱,不溶于有机溶剂;
② 有的氨基酸对味觉有强刺激,表现出不同味感。
③ 光吸收特征 :可见光区没有吸收峰,在紫外光区只有色氨酸、酪 氨酸、苯丙氨酸可有特征性吸收峰(共轭双键)。
大分子蛋白有肽键的存在,其紫外吸收波长为280nm。 ④ 两性解离特征:
两性电解质:同时具有酸、碱性特征(吸收和放出质子H+的特性)的物质分子。
由于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上 COOH 和 NH2对 H+ 的解离度不同(平衡常数 pk 不同),在环境PH影响下,不同氨基酸分子就带有不同种或不同量的电荷。
两性离子:同时带有相同数量正、负电荷的离子物质。
导致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表面所带净电荷为零(即电场中不能移动)时的环境PH,称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