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17班《师生座谈会》记
疫情过后,高三二轮复习备考已经全面开始,为了更好的
服务于学生,为了复习更具有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成绩在二轮复习备考后能有一个质的飞跃,按照年级的布置,四月25日下午第三节和第四节,我班在本班教室和二楼特训班教室,“二轮复习备考师生对话会”,共同商讨二轮复习备考大计,老师们献计献策,群策群力,积极构建信任型师生关系,以师爱的温度,帮助学生化解各类难题,激发学习潜能,共同打响二轮复习备考的攻坚战。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同学们普遍都经历过一轮到两轮的复习,对自己的强弱科目,以及知识点壁障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如果需要攻克的知识点太多。那么,我们可以在第一步“行动规划”的指引下,找出最有价值的“增分点”去重点攻克,这样你能清楚了解做每一份试卷、每一道试题的是为了什么,始终踩准自己的节奏。你需要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计划表。 第一步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回归课本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细节:
1、基础知识点梳理:概念、原理、规律(包括法则)、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过程或步骤的陈述。
2、浏览课本辅助学习资料:“小资料”“课外读”等。
3、注意对理科实验的复习,不能只关注实验题目的练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使用,回顾做过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二步回顾试题,查缺补漏
1、关注已做过的试题中的错题,也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分数的增长点就在错题上,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一定要摸清摸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建议利用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专题的复习。
要有对考试大纲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把握命题方向,还要有穿插解题思想与方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对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研究,把握今年的命题方向与脉搏。怎么研究? 1、做:做题的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这有助于我们在复习中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
2、比:对各年全国卷比较,对全国各地卷比较,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
3、找: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这里面还要穿插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进行专项训练,学会“秒杀”客观题,规范解答主观题。 第四步规范答题,保证时间
特别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专业学科术语答题。很多考生题一看都会,但是分数就是拿不全,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准确了,但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不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 所以平时做题一定要落实在试卷上,不能只看,答题时表达要准确规范,要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
目前高考阅卷都是网上阅卷,对书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平时的书写一定要养成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第五步协调好考试与复习的关系
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将比较频繁。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有意纠正自己不良审题、解题的习惯,尽量减少无谓的丢分。同时做完每套试题之后,要总结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切忌钻研难题好高骛远。
第六步调节应试心态
在复习中要实现巨大的跨越,就要学会培养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平时多与老师交流,与他人友好相处,相信自己,笑口常开,这些对保持好的备考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同学总会下意识地将测验或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习水平、近期的复习效果乃至将来的高考成绩等一系列问题挂起钩来,一旦成绩有所起伏,便对自己产生怀疑,增添许多心理压力。
其实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会有多大的提高与下降,一次两次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什么,要对自己有信心,应学会调整心态。 对于高考,甚至每一次考试,大家都要战略上重视,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心态上轻视,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努力过就好,更何况努力后的成绩都不会太差~
语文魏老师强调二轮复习中的增分策略问题
二轮复习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依据考纲,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找准自己的增长点,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研读考纲,做到有的放矢。
考生要认真研读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了解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稳定性,洞知常考知识点,明悉“稳中有变,变中有新”的趋向。充分利用《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明白各板块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还要逐题完成近几年全国卷高考真题,仔细梳理试题类型、知识点分布及题目能力要求,结合自己平时考试和复习的情况,找到尚存的知识盲点,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找准自己的增长点,制定此阶段复习备考的个性计划。
梳理模块,完善知识体系。
二轮复习,大多根据高考试卷的构成,将复习内容分成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训练等几大模块,分别进行专题的精打细磨。考生要紧跟老师的复习进度,了解每一专题的考查内容和必备知识,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训练思维。并针对各模块的重点和难点,各个击破。这里要提醒考生,千万不能太依赖所谓的答题模式和技巧。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呈现出“轻套路,重分析;轻术语,重领悟;轻知识,重思维”的趋势,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缜密的思维能力,仅凭技巧和模式是不能取得理想成绩的。
晨读晚练,强化语感手感。
每天要坚持40分钟的晨读背诵,除了背诵巩固高考必背篇目、梳理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及成语等需要识记的知识之外,一定要开阔阅读视野,多读一些好的时评。比如《人民日报》里的“人民时评”,《光明日报》的“光
明谈”等优秀时评,增强“时事语文”意识,紧跟时代脉搏,用好生活材料,思考自己对国家和民族肩负的责任。
每天要坚持40分钟的晚练,针对自己的某个薄弱专题,集中一段时间强化训练,在训练中弥补知识漏洞,提高答题能力,坚持下去,定有突破和收获。
一题多用,瞄准核心素养。
养成精选习题、一题多用的习惯,不要盲目刷题,贪多嚼不烂。做一道题,就要将一道题的价值最大化。比如,做一篇文言文阅读,不要仅满足于选对三道选择题,翻译对两个句子,而要将整篇文本从头至尾翻译精读,将里面的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全部梳理清楚,将陌生的知识积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除此之外,高考及模拟试题的文言文传主,大多选取的是忠臣良将、清官廉吏和孝子贤士,他们的人格和精神,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对当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刻启迪。考生可以将传主的主要事迹和人格精神进行整理,作为作文素材积累在笔记本上。
定时写作,提升作文品质。
真正拉开作文分数差距的,除了文采,更重要的是深刻新颖的立意和辩证敏捷的思维。基于此,考生平时就要通过阅读等手段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实践作文,努力开掘自己对生活的个性化感悟,写出有真情、有个性的文章;每次作文,都要争取在语言和结构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语言风格的写作模式。
高三17班《师生对话会》记 - 图文



